世铝网 铝业行情
其他频道
当前位置:铝信>行情>市场分析

银河期货:国内金属滞涨 短期难抵外盘上涨动力

  周四,国内铜市再现滞涨行情,国内6月铜高开200余元后冲高回落,尾市只收高400元。铝市也出现滞涨,期价在昨天的实体附近窄幅波动。锌价呈现火爆行情,当天全部涨停。 

  隔夜LME金属继续大幅上涨,虽然美国公布的2月工厂订单上升1.0%,预估为上升1.7%, 供应管理协会公布3月非制造业指数(895.871,11.45,1.29%)下降至 52.4%,预估为上升至55%, ADP公司预估美国私人企业3月新增就业人数为10.6 万人,亦低于预估,这些重燃了对美国经济的担忧,但市场还是在基金买盘支持下大幅上涨。其中铜价上涨140美元,铝价上涨15.5美元,锌价上涨190美元。中国的铜使用量超出其它国家,印度和拉丁美洲国家也在追随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是支持金属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在美国经济仍在中性评级的情况下,有色金属正处于消费旺季,这些无疑成为金属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从铜市上看,LME三个月铜上破200日均线7900美元后已经将上行空间打开,如果短期7300美元支持效,铜价仍向8000美元上行的可能。交易上多头可继续持有,短线止损7300美元,中线止损6900美元。LME三个月铝在打出空头止损盘的情况下继续拉升,估计短期内仍有向盘整区间高点2900/30美元上行的可能。锌价在压抑多时后终于破位上行,现货转为升水也给锌价以鼓舞,从技术上看,短期锌价仍有向3660美元上行的可能。 

  国内市场上,国内铜价的滞涨成为焦点。虽然本周的三天里LME三个月幅上涨了525美元还多,但国内铜价涨幅只有3000元,国内外三个月铜的比值已经降至9以下,远低于正常的进口平衡时的比值9.3,现货进口亏损已经超过3500元,三个月进口损失也超过2000元。这种情况表明国内消费商对铜价上涨的不认可,同时也说明国内现货供应宽松。进口亏损无疑会对进一步的进口造成打压。据现货市场消息,全球铜价强劲促使中国进口商取消已签订的进口合同,这将导致中国4月铜进口减少。全球最大进口国4月铜进口或将下滑至80,000-100,000吨。而多余的铜可能流向LME仓库。贸易商曾预计3月进口将从2月的148,679吨升至180,000吨,达到2002年8月以来最高水准。而需求跟不上进口的步伐导致现货铜价承压。目前上海的保税仓库库存突增,估计将由一个月前的不到5,000吨升至40,000吨左右。传统来看,消费旺季将于5月份结束。外盘的上涨需要国内的带动,而目前国内滞涨已经很明显,估计这将成为近期市场最大的因素。因为国内仍离不开外盘,估计短期国内市场仍会在外盘的带动下有所上涨。交易上多头可继续持有,但应根据外盘的位置做好止损。消费保值买盘继续持有。空头保值续等待保值机会的成熟。 

  铝市上面,国内铝价也是滞涨,即使外盘上涨,国内现货价却难以走高,其中广东现货价下降20,为19350-13490元,上海增加50元,为19240-19300元,国内现货供应宽松仍是主要压力。但从目前来看,国内铝价的严重滞涨已经使国内铝价与出口价持平,以出口平衡比值为6.75计算,LME铝价高于2860美元已经使出口可行,因此估计外盘的继续上涨将会引发国内铝出口的增加。因此国内滞涨的局面将会得到改观。从技术看,国内6月铝的阻力位为19500元,如果此价位失守,铝价的上行空间将会打开。当然,LME三个月铝能否上破2900美元仍是国内铝价的一个关注因素。 

  基本面消息,欧盟(European Union)德国轮值主席4日表示,欧盟各国政府已同意将未加工非合金铝的进口关税从6%削减至3%,三年后重新评定关税。德国经济和技术部长麦克尔.格罗斯(Michael Glos)称,经过各方努力和谨慎考虑,这一让步会平衡各成员国生产商和加工商的各方利益。此决议尚需获得各国政府的最后批准。伦敦HSBS控股公司一矿业分析师Paul McTaggart表示,相对于目前高额的电力价格而言,将非合金铝进口关税下调至3%对欧盟地区的生产商而言只是一个小小的威胁。 

  锌市上,LME锌价的大幅上涨给国内锌市以鼓舞,尤其是现货锌价的走高给期货市场以鼓舞,当天长江有色现货价上涨650-500元,为29500-30500元。铜价突破关键阻力位无疑是锌价上涨的一大动力。另外,从去年年底开始,市场就在炒作中国消费0#锌的出口退税,这成为去年年底以来国内外锌价走低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反应多日后,市场终于摆脱了此压力,成为锌价走高的主要动力。据国内有关部门预测,2006年国内锌表观消费量达约340万吨,比2005年增长约10%。预计今年市场需求还将增长10%左右。从技术上看,国内7月合约锌如能守在29900元之上,则仍有向31000元上行的可能。交易上可继续持有多头头寸,但应设好止损。 

(责任编辑:晓忠)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铝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