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伦铝延续7月中下旬以来的下跌走势进一步下探,LME三月场内铝价格一度跌落至2425美元/吨,创下近1年以来的新低,市场的弱势程度可见一斑。与之相对应,在外盘影响下,本周沪铝总体处于弱势整理格局中,价格波幅因国内期铝市场长期缺少资金面参与而继续收窄。
铝作为基本金属商品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其价格长期走势具有明显周期性特征,价格波动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显著,可以说任何一次铝价的涨跌周期趋势都与宏观经济的增长快慢有关,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到现在这10多年时间里,全球主要经济体经历几次大的经济波动,而铝价格亦紧随其后出现升降态势。因此,在分析研究铝品种价格时,首先就需要关注宏观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中的重要经济指标与国际金融市场。
显然,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正经历着美国次级债危机所引发的金融风暴侵袭与洗礼。简要回顾此次危机的过程,或许有助于加深对今年经济形势的认识。此次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始于今年3月,在历经数月的“发酵”之后,正在国际间迅速蔓延,目前已席卷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危机所到之处,股市应声暴跌、主要股指无一幸免;美元贬值;国际商品期货市场价格大跌,投资者纷纷撤资;众多大型国际金融机构损失惨重,一时间,国际金融市场风雨飘摇、迭荡起伏。迫于形势严峻,美欧日等国央行纷纷出手 “救市”以应对、化解危机,并防止危机扩大到其他信贷领域。8月9日至今,美联储已累计向金融系统注资1472.5亿美元,欧洲央行累计向欧元区银行系统注资2000多亿欧元;8月14日至21日,日本央行累计向银行系统注资6.5万亿日元。此外,为缓解危机,美联储于17日将贴现率下调0.5个百分点,由6.25%降至5.75%。尽管市场仍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市场的忧郁尚未散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担忧与疑郁已有所减缓,对市场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当然,危机产生的影响还远未结束,美国财长保尔森也认为,金融市场的“调整”可能还会继续,一些放贷机构和投资机构还可能走向破产,“解决危机需要时间”。
无疑,考虑到金融市场的众多变数,美国次贷危机未来发展如何还取决于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房价走势、利率趋向以及市场信心的变动等,未来一段时期美国市场的变化值得特别关注。
从铝市本身的的基本面看,尽管前期受到消费淡季因素影响,但是总体上铝的供需关系还属正常,供给与消费的平衡状况在年初以来得以维持。国际金属统计局表示上半年全球铝市场出现7万吨的短缺,据该机构估计全球消费量增长了169.5万吨,与去年同期数字相比仅超过10%,2007年1-7月消费量约为1844 万吨。其中,中国的供献值较大,需求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46%。
提到供需关系就不能不关注库存因素,今年3月初以来LME库存就基本处在80万吨高水平以上,本周末更是急剧攀升至866925吨,全周大幅增加40200吨,现货对三个月贴水基本保持在50-60美元区域附近运行,毋庸置疑,这种贴水结构与高库存水平是如此相得益彰,然而却与时下的消费旺季背景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是背道而驰。事实上,当把这种库存水平放在供需总体上还算平衡的基本面整体中来看待时,我们发现高库存不仅未完全反映市场的供需状况,甚至可以说是失真的,以至于我们差点被欺骗了。当然,这并不能掩盖库存的背后有其长时间存在的道理。我们知道,基本金属市场中的投机力量众多,当中尤以MACRO(宏观投资基金)与专业方面(贸易商背景)两大阵营综合实力强大,一般而言,这两股力量在选择入市方向时都会依据宏观基本面,但是短期的操作甚至操纵市场却是可以背离基本面的,而专业方面因其具有贸易商背景,库存因素时常成为其造市工具,并乐此不疲。因此,我们在关注近期库存变化时,对库存大幅上升保持理智与冷静心态的同时,一定要提高防范心理。
LME 三月铝K线图上显示价格处于7月中下旬以来的下跌趋势中,量级上属于中期级别的下调,而形态上仍未走出长期大箱体震荡格局,近日期价已接近于箱体的下沿运行,短期内2400附近将承受较大压力,不排除市场会进一步试探该位置,但可以预期的是市场在这一带的争夺会较为激烈,买方护盘行为将非常突出。预期国内期铝继续保持窄幅震荡走势,打破僵局走出盘整行情需要有外盘的方向指引。
(责任编辑:晓忠)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