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上海期铜主力合约0906没能成功站稳30000元每吨的重要关口,逐步回落整理;而铜价能否再次走强,正成为人们评估中国经济刺激政策效果的重要指标。
知情人士透露,近期上海外高桥港进口的大量精练铜不断被神秘买家拉走。考虑目前消费不旺,市场人士怀疑,这些铜大多流向了国家储备局的仓库。而据相关人士最新透露,国家储备局可能再度收储30万吨铜。
根据熟悉上海外高桥港口情况的人士透露,近一段时间以来,外高桥进口铜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且不断被消化。考虑到市场目前根本没有这么大的承接能力,市场人士怀疑这正是国家储备局在伦敦市场采购的铜。
路透社此前的报道称,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计划将铜储备从目前的约30万吨提高到100万吨,并称国储局已经签署了22万到24万吨精炼铜的采购合同。而德意志银行的报告也称,中国国家储备局已经收储30万吨铜。
如果情况属实,国家储备局通过伦敦金属交易所采购储备用铜还是第一次。
根据目前的行情,即使考虑到运输成本等因素,进口伦敦铜的价格仍低于国内市场价格。对于国家来说,在伦敦市场采购铜作为储备,价格相对较低。而对于套利者来说,在伦敦市场买多的同时,在上海期货市场卖空,同样可以赚得差价。
也正是这个原因,伦敦铜库存前期出现了大幅减少,而亚洲特别是中国库存却出现了明显增加的现象。上海期货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6日的当周铜库存大增10136吨至38468吨,因此市场认为LME铜减少的库存可能是来到了中国。
3月11日,中国海关公布的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2月份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32.93万吨,环比增长41.52%,创下历史新高。1、2月合计进口56.21万吨,同比增长20.6%。
上海通联期货研究部经理朱律表示,目前市场正处于大规模救市的前期,未来铜价还将保持震荡上升的态势。“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新增的货币供应量不会直接流向实体经济,流向资本市场的可能性更大。”
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货币供应数据,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7万亿元,继续保持在高位。之前,1月份贷款新增1.62万亿元,创下中国月度新增贷款新高。
朱律认为,货币供应的增加是支持沪铜继续走强的资金基础,“虽然经济还没有出现新亮点,但铜价可能先于经济上行,伦敦铜的下一个目标将是4000美元”。
从期铜看中国经济未见底
不过,业内专家也强调,只要期铜价格没有走出明确的上升趋势,就不能确定中国经济已经见底。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伴随着铜价底部的逐渐抬高,中国经济见底的言论常被提及。但如同在期货市场中底部只有一个,中国经济的底部也只有一个。猜底摸顶常常造成致命的投资失误,而猜测中国经济在本次经济衰退中的底部,更具有危险性。低估金融危机的性质,轻则造成个人和企业投资失误,重则给决策层以误导,影响国家经济战略决策。
而铜价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大宗商品价格,正逐渐成为宏观经济的风向标。上海中期期货分析师沈剑云认为,国家的经济政策能起到一时的拉动作用,但经济复苏的关键还是自由经济和贸易。因此,决定铜价是否能继续上升的关键因素还在于终端消费需求的启动。
“从技术上看,期铜价格在3万元以上有非常大的阻力,未来半年内仍将以区间震荡为主。”沈剑云说。
调查也显示,目前铜生产企业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复工现象。2月份糟糕的进出口数据则显示,中国由于经济衰退造成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数据显示,2月份中国出口下降25.7%,跌幅大于预期,鉴于2008年2月工作日天数较少,实际跌幅可能更大。进口方面,2月份下降24%,较1月份跌幅有所放缓,这表明政府近期的财政刺激措施正开始对国内需求产生影响。
在对铜价判断分歧背后,集中体现的是中国经济刺激新政与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经济衰退之间的博弈。
专家指出,本质上,价格是不可以预测的,重要经济周期的底部也是不能预测的。人们能做的,只有在底部真正出现以后,顺势而为。
从上海期货交易所公布的持仓情况看,敏感的浙江资金近期也缺少长期作战的打算,更多是从短期角度,一会做多,一会做空。这显示,大资金也在等待更佳的机会,一般交易者更要回避震荡的市场。
(责任编辑:晓忠)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