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铝网 铝业行情
其他频道
当前位置:铝信>行情>市场分析

流动性过剩是沪铜上涨主要原因

  上周,沪铜和伦铜相互呼应演绎了一轮大幅上涨的行情。场外资金逢低入市,沪铜指数不断刷新今年高点,而伦铜上周五以今年最高点收盘,两个市场一周时间内分别上涨9.67%、5.8%。但目前世界经济并未走稳,主要经济体的一些经济指标甚至仍在恶化。因此,笔者认为,世界经济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不是伦铜、沪铜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

  美联储3月份会议纪要显示,该机构不再预计2009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将出现复苏迹象,而且估计2010年的增长也会比较缓慢。英国全国经济与社会研究所8 日表示,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继去年第四季度下滑1.6%后,今年第一季度再次下滑1.5%,经济现状堪比1979 年经济衰退时期。据全英房屋抵押贷款协会最新报告,英国3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41,为4 年来最低水平。韩国央行10日发布预测报告说,今年韩国经济将下滑2.4%,为1998年下降6.9%以来的最差表现。

  2月底,我国出台了包括有色金属在内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该振兴计划要求短期增加有色金属的收储数量、提高出口退税率,长期内要对有色金属冶炼行业进行整合,淘汰落后产能,这些措施无论在短期内还是在长期内对国内外铜价都起到很强的支撑作用。如伦铜库存由最高时的54万吨左右减少到上周的496775吨,终于降低至50万吨以下。上期所铜库存也由前周的22908吨减少到上周的18766 吨。

  但是,还应该看到,尽管和最高库存数量相比,当前库存数量已经降低不少,但和去年同期伦敦市场20万吨的库存相比,当前阶段50万吨左右的库存压力依然非常沉重。

  同时,由于元旦过后至今,伦敦库存减少数量较大的仓库主要集中在韩国和新加坡,很显然,库存减少和中国收储有很大的关系,随着国内收储进入尾声和国内铜消费旺季的结束,库存减少的速度肯定会逐渐放慢,因此有理由认为库存因素将难以成为今后一个阶段主导国内外铜价的主要因素。

  笔者认为,国内外铜价元旦过后稳步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信心的改变。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初期,投资者对金融危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导致市场极度恐慌,由于市场对世界经济普遍看淡,空头气氛浓重,从而国内外铜价出现大幅下跌的行情。但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入,市场对其危害性有了比较充分的思想准备,随着市场对金融危机危害性由恐慌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国内外铜价下跌趋势逐渐缓和,甚至在2009年元旦过后出现一轮稳步上涨的行情。

  而市场信心恢复的最主要原因应该归结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尤其是随着各国政府多次降低银行利率,市场流动性也大幅增加。流动性增加对国内外铜价的利多影响主要通过两重机制表现出来:一是由于政府注入资金,投资者感到宏观经济将要止跌甚至复苏,二是由于流动性增加,市场产生通胀的预期,其中通胀预期对国内外商品期货价格上涨产生了较大的利多影响。

  仅从近期看,市场流动性明显增加。为了应对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日本首相麻生太郎4月10日宣布推出一项总额达15万亿日元(约1500亿美元)的一揽子刺激计划,这是日本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

  为缓和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继前期美联储多次降低银行利率之后,美联储实行“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致使美元贬值和通胀预期加深。

  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将主导利率降至0.5%的历史新低,并正式启动“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宣布大量购买英国国债,以刺激经济复苏。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也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内信贷资金大幅增加,1月份是1.68万亿,2月份是1万多亿,3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 1.89万亿元,同比多增1.61万亿元。这导致了市场对通胀的预期,而通胀概念也导致商品市场回暖。此外,市场传闻3月份信贷增量达到1.87万亿,为第一季度最高值。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4.58万亿元,同比多增3.25万亿元。

  流动性增加还表现在沪铜市场资金数量大幅增加,沪铜市场资金量增加主要表现在持仓量迅速扩张、成交价格大幅上涨两个方面。截至上周末,沪铜持仓量增加到47.3万手,收盘价提高到38389,按照 10%的保证金比例计算,资金存量达到18.15亿元,比今年年初增加9.74亿元,增幅高达116%。伦铜截至4月10日,持仓量和收盘价分别为 25.1万手和4570,资金存量达到1.15亿美元。由此可见,资金量的增加无疑成为推动国内外铜价大幅上涨的最直接原因。

  从元旦过后,资金源源不断地涌入沪铜市场,只要量价一直维持这种关系,沪铜的稳步上涨趋势就不会轻易改变。因此,交易者在近期内操作时,应密切关注持仓量的变化,如果持仓量和收盘价双双不断走高,就应该坚决持仓。如果连续几个交易日持仓量大幅增加而收盘价保持不变,则应该在设好止盈价位的前提下持仓或者适量减仓,如果连续几个交易日大幅增仓,但成交价格走低,则应该及时获利平仓。

(责任编辑:晓忠)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铝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