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期铜14日早盘震荡整理,盘中交投较为活跃主力910合约以39,490元/吨开盘,收至39,560元/吨,上涨180元/吨;现货907合约收于40,180元/吨,上涨100元/吨。
短期来看,外盘支撑有效,股市上涨带动基金属交投热情,预计沪铜将震荡收高;不过中长期看,虽然此前充裕流动性曾多次在利空消息来临时候力撑金属价格,但清淡的市场需求,以及不断增加的库存,使得金属价格最终要回到基本面因素上来。预计后市反弹幅度较小。
外盘方面,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基金属13日收盘涨跌互见,期铜上涨,三个月期铜收盘上涨35美元,报4,895美元。因股市上涨,商品期货市场下跌,能源市场走低导致期铜下滑。标普500指数攀升0.9%,原油价格下跌至八周低点。一些交易商将股市走势和石油价格作为经济预期的衡量标准。7月6日当周,铜价下滑4.1%,而标普500指数下跌1.9%。Reuters/Jefferies CRB19种原材料指数下跌0.8%。库存的减少暗示较高的消费量。LME铜库存连续第五个交易日减少,至257,225吨。
麦格理银行报告中指出,进口反弹是由于2008年年底时中国政府支持银行扩大放贷总量,鼓励消费者和地方政府部门扩大消费,拉动内需所致。尽管大多数市场人士认为下半年中国铜进口难以维系,但麦格理银行认为,中国下半年金属进口需求仍可能出乎市场意外而增加。根据该机构的估算,上半年中国精炼铜的进口量已达 180万吨,这已是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全年进口量。
有媒体报道称,7月14日未来中国需求的边际效应将递减,来自西方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复苏将对金属价格起决定作用。但从西方经济情况看,经济复苏对金属价格提供支撑是“大概率事件”。中国铜进口连续第五个月意外创下历史新高的消息未能推动国内铜价进一步上扬。13日上海期铜高开低走,并带动伦铜电子盘交易同步下滑,国内铜价再度出现“见光死”,且高点有降低趋势。
还有分析指出,上周(7月6月至10日)沪铜库存小幅减少5,813吨至54,167吨,库存在高位出现反复,但库存量依然为1年半来的高位。上周(7月6 月至10日)现货升水基本维持在100至200附近,周初由于价格持续下跌持货商低价出货意愿不强,市场可流通货源不多,而下游观望情绪较浓,采购积极性不高,到了7月10日由于价格大涨进一步抑制消费,成交较前几个交易日进一步转弱。现货价格站上40,000元/吨后买盘较少,观望气氛较浓,市场成交较弱。供求状况历来是影响期货价格最根本的因素。而在套利方面,上周(7月6月至10日)后半周再度出现进口套利机会,前期堆积在保税库的待报关精铜或可利用该比价完成进口。
有贸易商反映,中国精炼阴极铜现货升水在过去10天内下滑一半,因保税区库存增加以及进口利润下滑。近期海关加紧口岸检查导致进口精炼铜在香港和广东港口停留了逾一个月,废铜商以较低升水再度出售进口精炼铜。一名贸易企业经理表示,有些废铜商在数月前利润上涨时候就预订进口精炼铜,该批精炼铜预定在5至9月到港。这家贸易企业在上个星期从废铜商那里买入1,500吨精炼铜。
(责任编辑:晓忠)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