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 沪铜弱势调整, 据国际铜业研究小组 (ICSG) 最新公布数据显示, 今年 1—4 月份全球精铜矿产量同比减少 1.3%,减少幅度低于第一季度的 1.6%;同期精炼铜产量减少 1.1%至 589.1万吨,减少幅度亦低于第一季度的 1.6%,其中新生产量基本持平于去年的 506.7 万吨,再生铜减少 8%至 82.4 万吨。
消费方面,今天年1—4月份全球精炼铜消费量较去年同期减少 2.9%至 592.7 万吨,减少幅度低于第一季度的4%, ICSG继续将中国作为推动需求的主要因素, 其数据显示, 1—4 月份中国表观消费需求同比增加 38%,而除中国外的地区消费量为减少 18.5%。对比国内数据,中国海关总署初步统计数据显示,6 月份我国进口未锻造的铜及铜材 47.6万吨,较5 月份增加 13%;1—6 月份我国累计进口未锻造的铜及铜材 223万吨,同比增长69%。另中国 6 月进口精铜矿 65.6 万吨,同比增长 69%; 1-6 月累计进口铜精矿310 万吨, 同比增长16%。 在中国强劲的购买力推动之下,全球铜市供应过剩压力有所缓解, “中国因素”亦是推动铜价上涨的重要推动力。 7 月份中旬以来,LME铜库存止住3 月份以来持续减少势头开始回升,截止 7 月 31日库存为 280875 吨,较 6月末为增加14925 吨,为近一个半月以来库存新高;同期,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库存量(每周统计数据)截止月累计为减少 4953 吨。
LME库存持续增加主要归因季节性因素,并且当前仍处于历史均值水平附近,因而对铜价的压力未能显现,仍不能忽视库存对铜价的潜在利空打压,如库存持续增加势必会市场造成压力。综上所述,7 月中旬以来全球铜价持续上涨主要受到以下三个方面因素支撑:1、趋好经济数据提升经济乐观情绪,市场人气回升是此轮铜价快速冲高的主导因素;2、美元走势趋弱对包括铜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起到一定推动作用;3、中国强劲的购买力继续拉动全球铜的消费需求并对铜价形成支撑。
从当前经济形势来看,可能并不像市场预期的如此乐观,复苏之路将较为漫长,市场人气对铜价的支撑作用将逐渐减弱,后期铜价涨势能否持续一个关键性因素将在于美元,在我们对美元缓和走弱的判断基础之上,铜价上涨速度和幅度也较为缓和,并且需密切关注库存增加这一潜在利空因素。
(责任编辑:麦兜)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