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铝网 铝业行情
其他频道
当前位置:铝信>行情>市场分析

经济前景一片光明 铜市缘何“按兵不动”?

  继美国公布的7月非农就业数据好于预期提振市场对于经济复苏的信心后,中国公布的7月经济数据尽管表现并不十分抢眼,却显示出宏观经济继续维持回暖格局。各国近期公布一系列数据奠定了全球经济复苏的基调。这对于最近如影随形追逐经济因素的铜市来说,应该是极大的利好。但是铜价却并未因此“乘胜追击”,反而于6,000美元上方“安营扎寨”,那么,铜价究竟为何会有如此表现?而我国的7月进口数据又传递了哪些信息?

  **中国经济复苏趋势延续**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1.8%,工业品出场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1-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9%。

  7月经济数据基本符合市场的预期,苏格兰皇家银行中国经济学家贝哲民称,7月数据并不引人注目,至少没有显示出复苏步伐在加快。“事实上,我赞成其已显示出适度放缓。”他认为,当月数据显示第三季度经济增长将较二季度的大幅升势有所放缓,但复苏仍在继续,至少从主要指标来看。

  受益于政府主导下的投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在上半年呈现V型反弹,并成为全球经济的亮点。长江期货分析师高华表示,总体上看,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初见成效,经济运行状况良好。目前,欧美经济正处于在缓慢恢复过程中,我国进出口形势依然严峻,但在国家提振内需政策的带动下,我国经济前景总体向好。这为铜市繁荣奠定了基础,铜价大幅回落的风险已经大大降低。

  上半年经济的快速升温一度令市场担忧我国将调整货币政策以缩减流动性,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称,当前中国扩大内需在短期内还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一些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效应会递减,一些关系长远的政策收到成效需要时间,因此宏观经济政策的导向不能改变。中国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上周五也明确表态,在下半年继续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和充实完善一揽子计划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这缓解了市场对于流动性前景的忧虑。

  高盛日前称,最近中国的经济活动数据高于该行的预期,该行将其本已大大超出市场普遍预期的2009年GDP增长预期从8.3%调高至9.4%,将2010年的预期调高至11.9%。

  高盛预计,政策制定者将等到过热的后果变得明显之后才会采取重大的货币紧缩政策,而不会寻求采取前瞻性的举动。

  **7月铜进口回落并非“绊脚石”,铜市仍无须多虑**周二中国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稳定了市场对于经济前景的信心,而另有一项数据更值得市场关注,就是7月铜进口数据。

  中国海关周二公布,7月进口未锻造铜和铜材同比下降14.6%,降幅超过预期,终结了五个月来连创纪录的进口增长。废铜进口45万吨,环比增长61%。巴克莱资本驻新加坡分析师Yingxi Yu称,进口同比增长120%,7月数字与预期一致,我们预计下半年进口不会大幅减少,关键的支撑因素来自废铜和铜精矿等原材料供应紧张,截至目前支撑了精炼铜的进口。下半年我们预计需求改善将进一步提振精炼铜进口。“我们预计8月数据可能略有降低。”

  实际上,7月铜进口将回落已在市场意料之中,因此并未给市场带来更多的影响。高华称,上半年进口连创纪录高位的主要因素是国储收储,目前铜价处于高位,收储结束后进口下降是必然。而下游企业利用铜价处于低位时重建库存的过程已经完成,由此引发的需求激增也已经结束。另外,两市比价关系发生逆转令近几个月的比价不利于进口。精炼铜价格持续反弹之后,废铜的供应逐步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进口需求。同时,夏季是我国传统的消费淡季,消费的季节性规律决定了7月份进口不可能再大幅增加。以上众多因素共同促成铜进口回落。他同时表示,从生产、消费及进出口方面的数据来看,国内消费前景仍然较为乐观,不过供需关系正逐步转向平衡。因此,下半年进口继续回落的可能性较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7月废铜进口大增令市场欢欣鼓舞,但分析师称,这一势头不可能持续。中证期货研究部经理王晓黎表示,7月铜进口放缓为正常调节,并不表明中国的需求放缓。因此对LME市场的冲击不大,同时也将逐步减少国内市场的压力。而废铜进口的增加则暗示铜的实质需求有所改善。

  那么,为什么在经济环境利好而进口数据亦显利好之时,铜价却未能进一步扩大涨势?

  东航期货分析师殷静波认为,铜价前期持续上涨已经充分消化了宏观面和基本面的利多,而前期涨势过快也令市场存在调整需求。目前,铜市金融属性掩盖了基本面属性。后市美元指数如果能够在78一线附近形成阶段性底部,则会令铜市面临调整压力,不过经济复苏和通胀预期两条主线决定了回调空间不会很大。因此,铜价未来将以宽幅振荡为主。

(责任编辑:麦兜)

标签:2009年 2010年 LME 中证期货 企业 向好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铝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