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回顾
本周金属市场整体呈现先弱后强的调整行情,对中美政府可能收缩货币政策的担忧令市场步入调整行情,而经济复苏的脚步渐行渐近对价格构成支撑,市场在美元下挫的支持下于周末再度大幅回升。期铜周一收跌,因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导致工业金属价格回落,投资者仍然担忧在基本面疲弱的背景下期铜的需求前景. 三个月期铜收报6,050美元。尽管当日公布的美国数据向好,铜价仍然下跌.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周一公布,8月制造业指数从7月的负0.55升至正12.08.表明该地区制造业出现了2007年11月来的首次增长. 数据显示,日本第二季实质GDP较前季增长0.9%,虽然略低于市场预期的1.0%,但却是五个季度以来首次按季增长.此数据对投资者影响不大, 期铜周二由稍早高位回落,因美国楼市数据令期铜承压,但股市走高及投资人押注金属需求将重现,为市场带来支撑. 期铝大涨逾4%,摆脱库存大增超过2万吨影响,且因俄罗斯一水坝事故将可能影响铝产量的消息. 三个月期铜收报6,080美元。德国智库ZEW公布的调查显示,该国分析师与投资者对国内经济的信心在8月改善,且优于预估.ZEW月度调查显示,8月经济景气指数从7月的39.5升至56.1,此为该指标自2006年4月来最高.数据支撑金属及股市表现. 期铜周三跌至逾两周最低点,因中国股市下滑,引发金融市场全线下跌,且市场再次担心全球经济体质及金属的需求. 三个月期铜收报5,925美元。中国股市沪综指收盘大挫逾4%,并创两个月收盘新低.分析师指出,尽管国内舆论呈现暖意,但因缺乏实质性利好,市场人气依然没有明显改观,地产、钢铁、有色金属等权重股领跌,大盘继续下探.沪综指收报2,785.584点,跌125.300点,或4.3%.大盘自8月4日创下逾14个月盘中新高3,478.01点后便一路下跌,沪综指在12个交易日里累积跌幅近两成。期铜周四收高,因股市上涨,且全球矿商力拓看好金属需求前景,但因美国初请失业金数据不佳,拖累期铜由稍早高位回落. 三个月期铜收报6,049美元,升124美元。欧洲股市上升,跟随中国股市强劲反弹,但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忧虑升温,因上周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意外增加. 期铜周五触及一周高位,受需求预期和利好的美国楼市数据所提振,但市场担心中国收紧货币政策,限制期铜的涨幅.三个月期铜MCU3稍早大涨逾3%,至8月14日来最高的6,285美元,收报6,270美元。全美不动产协会(NAR)周五公布,美国7月成屋销售增长7.2%,年率为524万户,预估为500万户,6月年率修正後仍为489万户.美国7月成屋销售年率为2007年8月来最高.[ID:nCN0882714]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FED,美联储)主席贝南克周五表示,全球经济在经过深度衰退後似乎正在改善,但复苏可能较为迟缓,且风险犹存.市场明显受到鼓舞而再显强势,全周呈现震荡整理的运行特征,整体强势没有发生改变。
前期观点回顾与评估
笔者在前期的报告中有关:“上海锌运行在本轮上升的延伸结构当中,短期内其调整应该不会对整体上升趋势构成破坏,在完成目前的整固之后,市场将向上方16200元一线进行测试。伦敦方面也同样在完成近期的调整行情后再度上升,其上方阻力2050美元将接受市场的测试。上海铝价在突破了前期上升通道后呈现加速状态,近期在保值盘进场的情况下压力显现,但其上升结构并没有遭到破坏,调整之后将再度向上方15600元一线发动攻击。伦敦方面也将在调整结束后再度测试上方2120美元。上海铜价在实现了6月22日以来的上升结构之后,步入调整行情当中,短期内市场将出现震荡巩固的运行态势,但整体上的上升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伦敦市场也在实现了6月22日以来的上升结构之后,市场进入巩固行情当中,属于强势整理的范畴,在完成调整行情之后,市场将再度上行。”的观点与市场运行基本一致,金属价格在实现了去年12月份以来的第四个向上冲击波段之后进行了短期的调整行情,而本周展开的调整行情同样为上升以来的第四次调整,周末的回升为此次整理的一部分,整体上升结构没有完成,金九银十到来之际,市场仍然将再度向上方发动冲击。
本周市场焦点
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继续支撑金属价格
随着各国政府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的施行,全球经济渐渐脱离衰退的低谷而呈现复苏的势头,金属市场在运行中不断获得支撑而呈现强势运行,在传统的7~8月份消费淡季里,市场呈现“淡季不淡”的特征,而经济的复苏对商品的支撑与货币政策能否得到持续疑虑对价格的压力之间的矛盾令市场呈现大幅震荡的运行格局。时间的推移,包括金属市场在内的全球商品面临淡季结束后的金九银十的消费月份,市场将由此而获得新的动力。同时,在经济复苏已经渐渐成为市场共识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是否能得到延续是市场强势能否继续得到持续的关键所在,毕竟市场的动力来自充裕的流动性,就目前而言,这种状况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市场的趋势也得到继续。
经济的复苏使得各国的经济刺激计划的传导效应初步显现,也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的目的所在,而在其效果初步显现的情况下,这种政策是否将发生改变,或者说目前经济的运行情况是否已经到达了可以回收流动性的条件,这是目前商品所关注的重点,也是近期各方分歧而导致市场巨幅震荡的主要原因。
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合作组织,OECD的经济运行状况是市场所关注的重点,根据该组织的报告,其成员国2009年4-6月份国内生产总值企稳,受德国与日本等出口国良好的GDP状况提振,但仍远远低于08年同期水平。OECD成员国第二季度GDP与第一季度持平,终止了该数据一年以来的较上季度下跌趋势,并且大幅扭转了第一季度2.1%的纪录跌幅。 但OECD成员国第二季度GDP较上08年同期下降4.6%,仅略微低于第一季度4.7%的较08年同期跌幅。在OECD成员国中,包括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在内的七大工业国第二季度GDP较第一季度下降了0.1%,第一季度较前一季度下降2.1%。但上述7国各自GDP的表现区别较大,日本和德国等主要出口国家GDP表现居前,而英国和意大利GDP表现落后。与上季度相比,英国第二季度GDP下降0.8%,意大利和美国的GDP分别下降0.5%和0.3%。而日本第二季度GDP增长0.9%,法国和德国均增长0.3%。与08年同期相比,日本第二季度GDP下降6.5%,在七大工业国中降幅最大;意大利下降6.0%,德国下降5.9%,英国下降5.6%。美国和法国分别下降3.9%和2.6%。显然,OECD的整体摆脱衰退低谷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依据,表明去年底以来的财政货币政策已经初见成效。同时,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在短期内导致大规模的通货膨胀是各国政策取向能否发生改变的关键所在,而从近期数据看,这种状况显然没有出现。
中国是率先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进入扩张的国家,随着经济数据的不断造好,越来越多的争论集中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发生改变上,货币政策的改变无疑将对金属价格的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就中国的物价数据看,改变货币政策的条件明显不成熟。近期中国国家信心中心表示:中国仍处于轻度通缩,货币政策不具备转向条件。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CPI同比下降1.8%,PPI降幅扩大至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前七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9%。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9.4%。其中,出口下降23%,进口下降14.9%。与经济数据形成明显对比的是管理层坚定的表态,温总理多次表示,在当前经济发展企稳向好的形势下,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动摇。与此相对应,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央行三部委高官在7日集体亮相并表态,当前宏观政策的取向不会改变,将继续保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央行高层的表态令人回味,央行副行长苏宁指出,所谓的“动态微调”并不针对货币政策的取向,而是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把握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他同时强调,下半年央行不会采取规模控制的办法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苏宁表示,中国现在还不存在通胀问题,因此货币政策不存在变动的内在压力。但同时,市场还是发现了一些细小的变化,虽然反复强调货币政策方向上没有变动,但实际上信贷收缩情况很明显,而且收缩的速度和强度相当快和大。中国方面连续七周的正回购表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已经成为政策的取向,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流动性被担忧已成为现实,通过缩量震荡来度过这段变动期,适应资金面的变化。因此,在目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力度将直接对商品的价格施加影响。
同样,美国以及其他国家也没有出现大规模通胀的征兆,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报告显示,7月份CPI与6月份持平,但较上年同期下降2.1%,为1950年1月以来的最大按年降幅。数据表明,7月份PPI年率下降6.8%。另外,7月份核心PPI月率下降0.1%,年率上升2.6%,加拿大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由于包括汽油在内的能源价格下降速度大于预期,加拿大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率下降0.9%,创1953年以来最大降幅,是继1994年10月至11月后,第一次CPI连续两个月年率下降,预期下降0.8%。英国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率仍低于英央行2%的目标,为连续第二次低于目标水平,因食品价格以几乎2年来最快速度下降。德国7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月率下降1.5%,年率下降7.8%,为1949年以来最大按年降幅。德国7月份PPI月率和年率降幅均大于市场预期。
在经济初显复苏苗头的背景下,我们从公布的数据看,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在目前情况下产生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各国政府全面改变金融危机以来的货币政策取向的可能性不大,金属市场在本轮上升中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在即将进入金九银十的消费季节,市场将继续获得支撑。
国际主流机构观点:
巴克莱:国际铅锌研究小组的数据显示,中国铅和锌消费量强劲攀升,主要受汽车销量增加的推动。最新的国际铅锌研究小组的数据显示,中国铅和锌消费量强劲攀升。09年一月至六月铅市供应过剩3.7万吨,锌则过剩27.4万吨。6月精炼锌产量下滑7%,主要因大量冶炼商减产所致。不过近期,Boliden、Nyrstar、和Teck资源公司都宣布计划重启产能。美欧铅和锌消费量继续大幅减少,不过有迹象显示消费需求正在见底,因同比下滑速度稳步减缓,也支撑了我们对于OECD需求回升的观点。而中国消费量大幅增加,主要因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推动汽车销量增加,6月铅消费量环比增加3%,这从种程度也抵消了OECD需求下滑所带来的利空。
Marex:铜。中长期技术形态保持牛势,近期大幅上涨继续通过反复的修正和整固来消化。目前的支撑位若能守住,未来或将有新一轮的反弹走势,上方阻力位6180/6200或被测试。若有效突破,将有更大的涨幅攻向6480/6500,任何回撤在5900/20然后5800/20有较强支撑。交易策略:未来会进一步大幅震荡,暂时观望。铝,牛势形态保持完整,更高的目标依然可期,近期涨幅正在通过修正和整固来消化。1880/90有良好支撑,若跌破,将引发更深跌幅至1840然后1785。若能守住,将有新的恢复性上涨,并测试2040/50然后2110/20。交易策略:继续等待回调再重新建立多头。锌,中期牛势形态保持完整,未来更高的目标可期,近期快速上涨正在通过进一步的调整来修正。不过,快速回撤在1740/50有良好支撑,若能守住,将有新的恢复性上涨。近期阻力位1850/70,若有效突破,在卖盘出现之前将加速攻向更重要的1940/50。交易策略:暂时观望,等待更清晰的入市信号。
综合分析
密集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各国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已经初见成效,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的势头,市场明显因此获得动力。同时,由于经济的回升,市场对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发生变化而产生疑虑,从而令价格产生波动。就目前而言,各国的CPI和PPI整体的不强使得这种预期减弱,对市场的运行较为有利,因此在目前情况下,市场明显对于利多的消息较为敏感,呈现强势特征。在7~8月份的消费淡季即将结束之际,市场对金九银十的消费即将充满期待,价格也将再度向上方发动冲击。
周边市场和相关品种看,道琼斯工业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继续呈现强势运行,本轮回升以来的上升通道仍然保持完好,表明经济的回升符合市场的预期。在传统的消费淡季里,波罗的海航运指数出现了一定的回落,表明目前商品市场的回升与充裕的流动性有关,价格的持续强势还是要仰仗经济的好转,消费的回升,同样需要波罗的海航运指数的回升来配合。美元指数的推动式下跌显示其弱势,近期的回落再度给予市场以支持。就商品自身而言,全球商品综合指数继续运行在上升通道之中,节奏上目前继续运行在本轮上升的第5波中,推动结构的特征表明商品整体呈现主流结构的强势运行。中国商品指数则呈现推动的延伸结构,整体同样呈现强势运行,近期的回落具备8浪性质的特征,调整结束后将再度上行。黄金白银也在整体的强势结构中,其中黄金市场持续构筑大规模头肩形的雏形,难以出现大规模走弱。
金属市场自身看,伦敦铅继续运行在本轮上升以来的上升通道之中,短期的回落具备延伸结构的8浪特征,调整结束后市场将再度上行。锡价则运行在修正行情当中,新的趋势没有形成。镍价则运行在本轮上升中的4浪整理当中,近期的震荡是其整理的一部分,结构完成后,市场将再度向上方发动冲击。上海锌价也运行在本轮上升的延伸结构的8浪调整行情中,整体上升结构没有完成,调整结束后,市场将再度回升。伦敦方面同样在近期运行在延伸结构的7浪到8浪的转换行情当中,周末的回升还不能定位成为调整结束,市场不排除反复的可能,但其整理行情的定位不变,后市在调整结束后将再度上行。上海铝价也运行在延伸结构的8浪整理中,调整结束后,市场将再度回升。伦敦铝的结构则有所不同,3-4的调整在近期运行,后市也面临着调整后的再度上行行情。上海铜价也在近期运行在延伸结构的8浪调整行情中,短期目标的实现使得市场获得的反弹的动力,就目前看,由于此次调整规模的不足使得市场仍然存在一定反复的可能,但不会改变其整体上升的基调。伦敦方面在延伸结构的8浪运行中,调整明显剧烈,短期内实现了其7浪的0.382的目标后快速回升,伯南克的周末讲话以及良好的美国房屋数据推动了价格的快速上涨,从结构上看,此次调整的规模有些单薄,周末的回升目前还不能确定为新一轮的上涨行情,不排除为调整中的B浪性质反弹,后市的反复令C浪出现使得其规模跟前三次的调整相匹配,但无论如何市场的强势没有发生改变,在调整结束后,市场将再度向上方新高发动冲击。
(责任编辑:麦兜)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