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铝网 铝业行情
其他频道
当前位置:铝信>行情>市场分析

通联期货:沪铜振荡上行

  本周沪铜振荡上行,进入传统的 7 月消费淡季之后,铜价金融属性明显盖过商品属性,与美元指数之间的负相关特征成为影响铜价的核心因素之一,而美元的区间弱势整理态势也决定了未来铜价难以像上半年那样走出单边上扬行情。

  从美国经济看,市场普遍认可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经济活动总体向好的趋势正在形成,一旦步入增长的轨道,市场就会树立加息的预期,从而利好于美元。另一方面,双赤字依然是美元的“克星”,美国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定,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仍将继续,加之二季度 GDP数据显示美国复苏落后于欧洲日本,令美元大幅反弹的希望如昙花一现。诸多经济数据表明,通胀预期开始降温。美国7 月消费者物价指数较上年同期下降 2.1%;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 7月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终值月率和年率均下降 0.7%。

  美国 7月 CPI 降幅是自 1950 年以来最大,欧元区 CPI 也连续第2 个月下降,且降幅远大于此前预期,表明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离通胀尚远。中国7 月 CPI 和 PPI 双双为负,对通缩的担忧大于通胀。因此,通胀一段时间内对大宗商品(包括铜在内)价格影响有所减弱。供需方面,因套利贸易窗口的关闭和夏季需求的减缓,中国 7 月份精炼铜进口环比降低 23%至 29.2 万吨,增速明显回落。

  另一方面,7 月份国内铜下游消费增速也出现回落,7 月份中国铜材产量同比增长 12.2%,环比下降 17.3%,上个月同比增幅为 26.8%。沪铜库存量持续增加,目前已经超过 8 万吨,为 2007 年 7 月份以来最高水平,同样反映了现货消费较为疲弱。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最新公布数据表示,今年前5 个月全球精炼铜的产量为 742.5 万吨,同期消费总量为 757.5 万吨,供给缺口为 15 万吨,小于去年同期的 18.3 万吨。在美国经济逐步见底而开始回暖之际,同属发达经济体的欧盟和日本等国经济更是出现增长,宏观经济方面的不确定性在降低,基本金属需求有望被逐步拉动,铜价长期看好。不过,7月份后的铜价反季节上涨,更多是流动性和通胀预期使然,目前国内铜价与本轮经济危机发生前的价格已基本相当,显然超出了市场预期。

  中国股市开始回调,流动性收缩的可能性在加大,铜价进一步上扬的空间有限,维持高位震荡将是主基调。

(责任编辑:麦兜)

标签:产量 向好 增速 库存量 最大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铝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