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铝网 铝业行情
其他频道
当前位置:铝信>行情>市场分析

9月24日期铜午评:库存回升需求疲软 沪铜早盘低开下滑

  上海期铜24日早盘低开下滑,市场交投保持活跃。主力912合约在24日以48,000元/吨开盘,收至47,800元/吨,下跌700元/吨;现货910合约收于48,000元/吨,下跌660元/吨。

  走势来看,库存持续回升暗示了铜价在前期过大涨幅后,价格走势已经脱离了基本面,且需求尚未恢复也不足以支撑铜价进一步上行动能。技术上看,期铜下方macd绿柱扩大,暗示目前铜价做空动能略有释放。因此,预计短线铜价仍将维持震荡回落走势。

  外盘方面,伦敦期货交易所(LME)3个月期期铜24日亚洲电子盘小幅上扬,走势持稳,美元为市场主导因素。截止北京时间11:30,3个月期期铜报6,130美元/吨,较kerb时段上涨4美元。驻悉尼交易员称,美元成为主导期铜走势的因素,铜价目前仍维持在6,000美元至6,500美元的宽区间。他称,“在这一区间内,铜价将主要受到美元走势影响,一旦价格向上或向下突破该区间,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将超过美元。”中国方面的消息仍是市场焦点,此外南美铜矿可能发生的罢工事件也逐步受到关注。

  从汇市方面来看,纽约汇市23日,美元兑欧元逆转跌势走高。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利率决定后,美元兑欧元一度跌至12个月低点,但随后展开反弹。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此前宣布维持低利率水平不变,欧元在此提振下一度大涨,不过FOMC在声明中也表示美国经济前景好转。美国股市在FOMC声明公布后也一度强势上扬,推动欧元兑美元创下12个月新高1.4845美元,但随后股市的回落也带动欧元掉头走低。与此同时,股市的转弱也提振了美元兑日圆和英镑的走势。

  7月中旬以来,铜价又上演了一幕高涨行情,LME(世界最大的金属交易所)精铜价格由4,900美元/吨上涨至6,200美元/吨,涨幅超过四分之一。对于全球经济复苏的预期引发了铜市的走强,美国主要经济指标ISM制造业指数自2008年12月后一路回升,到8月已超过50%的制造业收缩与扩张分界线至52.9%。在全球经济形势转暖的背景下,业界认为铜市后续上涨的空间仍然巨大,最为极端的例子是,高盛在其9月8日的报告中预测,2009年底将涨至7,000美元/吨,而到2010年底铜价将达到7,650美元/吨。

  不过国储局的行动显然不认同上述观点,万向资源首席分析师盛为民表示,近两三个月,国储局已经在市场上投放了5万-6万吨的铜,大概是每个月2万吨,并且很有可能会保持这个节奏。当然,也可认为这是国储局为了稳定市场精铜供应而做的调节,但根据国有研究机构安泰科副总经理王中奎的研究,从3月份开始,国内各类铜可供应量已高于需求量,社会库存只增不减,市场并不存在供应问题。而且如果国储局是为了调节铜市,一般会公开投放而非悄悄出售。

  从近期的基本面来看,并没有理由支持铜价上涨,盛为民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铜消费增长力量,但近期供给稳定,需求仍然偏弱,而从国外来看,除了前阵的补库存外,没有新的利好出现。充裕的资金才是此次铜价上涨的真正原因,盛为民认为由于大量的资金在交易未来的精铜,使得铜市中远期流动性获得大幅改善,从而推动铜价上涨,而生产需求主要表现为近期精铜交易。

  短期内预计铜价仍维持震荡格局,难有突破。分析近日的市场影响面因素不难看出:制约铜价的因素仍然集中在库存、美元等方面。在8月份,中国的精炼铜进口量月比下降25%至219,731吨,该数据仍为2008年同期的两倍以上。从近两个月的海关数据显示,国内铜市需求一直没有改善,处于疲软状态。据国际铜研究小组发布的报告,2009年6月全球精炼铜市场共短缺15.5万吨,主要是中国进口增加所致。也就是说实际总的库存并没有变化,只是相对转移而已,而这些库存在需求不济的情况下消耗起来压力可想而知。

  有色分析师认为,从近期不断出台的经济层面数据来看,整个经济形势向好支撑了市场对金属需求的信心,且未来铜矿供应的紧张加剧了铜市的短缺格局,但从短期来看,中国需求的放缓,两市库存的回升和美元的反弹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铜价的突破,如果近期铜价能够继续维持在高位的话,美联储公布的决议关于加息的决定极有可能成为铜价回升的转折点。

(责任编辑:麦兜)

标签:2008年 2009年 2010 2010年 80 LME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铝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