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隔夜伦铝走低拖累,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铝9月25日低开低走,弱势收低,盘中交投较为活跃,主力合约微幅放量增仓。沪铝主力912合约早盘以14,630元/吨开盘,尾盘收至14,745元/吨,下跌110元/吨;现货910合约尾市报收于14,850元/吨,下跌105元/吨。
盘面上看,短期铝价走势缺少基本面好转的支撑,同时,流动性回收的忧虑也加重了市场的观望情绪。此外,临近十一假期,国内资金入市不足。这都限制了短期铝价将继续区间震荡格局。
国内方面,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消息显示,今年8月份,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 %,比上月加快1.3个百分点,同比加快4个百分点,当月增速已达到去年下半年以来最快水平。1-8月,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增长8.5%,比1-7月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有色金属行业生产继续加快,当月增加值同比增长14.1%,比7月份加快2.6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生产增速继续回升,当月产量同比增长7.6%,比7月份增长6.5%。其中,电解铝产量同比下降2.3%,铝材产量比7月份有所减少,同比增长12.2%。1-8月,十种有色金属产量1640万吨,同比下降2%,其中,电解铝产量787万吨,下降9.5%。
后市来看,市场预计近期随着对经济复苏预期炒作的降温,主要商品价格的回调压力加大。一方面,从商品自身来看,今年年初以来,以铜、铝为代表的工业金属大幅走高,这主要是受到市场流动性宽裕、中国采购需求和经济乐观情绪支撑。但商品实际需求并没有表现出与价格走势匹配的反弹。因此,随着主要商品走势重回基本面,在价格与基本面背离的背景下铝价回调压力价格。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4万亿投资主要用于增加基础建设及投资大型工矿、化工企业,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国内GDP增长,然而这样的救市举措并没有真正激活终端消费,工业生产和终端消费之间出现一定分离,工业品价格的高估使其存在较大调整空间。同时,在全球经济恢复过程中,工业企业重建库存使其产能较快恢复。2009年第一季度是中国备货高峰,第三季度是欧洲的备货高峰,但全球终端消费尚未出现明显增长。随着第四季度的临近,主要企业备货完成,工业品需求减弱,工业品价格调整压力将会显著增强。
此外,从美元角度看,美元长期贬值一直被奉为关键支撑因素。但目前必须注意的是,由于美元卖空压力远超正常水平,美元走弱对商品的助推力已经大幅减弱,而美元轻微反弹则会对商品构成较强的压制。
综合来看,分析人士认为,此前商品价格大幅反弹,是对宏观经济复苏的过度反应。而随着国庆长假的即将来临,市场风险再次聚集。因此不排除市场大幅调整的可能。
(责任编辑:麦兜)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