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铝网 铝业行情
其他频道
当前位置:铝信>行情>市场分析

振荡调整不改铜市上涨主方向

  一、宏观经济环境改善,铜需求增长的潜力加大

  1.全球经济可能进入全面复苏,铜需求增长预期将增强

  由于金融危机,今年初以来各国政府共同协作拯救市场,刺激经济,经过三个季度的时间跨度,效果已经逐渐体现,越来越多的数据反映全球经济正在探底回升,复苏指日可待且超乎预期。在众多针对全球宏观经济的描述指标中,经合组织OECD的综合领先指标CLIs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代表性,其重要作用在于通过四个过程定性短期经济态势。这四个过程是:指标高于100且上升时表示经济处在扩张期,指标高于100但下降时表示经济进入衰退期,指标低于100且下降时表示经济正在放缓,指标低于100但上升时表示经济进入复苏期。

  去年金融危机,CLI指标于2008年7月便开始显示经济进入收缩状态,当指数跌破100时较雷曼倒闭提前2个月,较国际铜价崩盘提前3个月对经济状况做出反映和预警,而今年以来铜价走势与该指标更趋接近,因此其是描述全球宏观经济背景的较佳领先指标。

  OECD在今年7月CLI的报告给出“大多数OECD经济体显示出更强的复苏信号”的定性结论。其中,OECD区域2009年7月CLI较上月增长1.5%,达到97.8,其中美国7月的CLI也较上月明显增长1.6%,达到96;而欧元区较上月增长1.9%,并且高于去年同期的1.4%,达到100.5,预示其将率先进入扩张状态;日本较上月增长1.4%,达到94.9。全球经济不可忽视的发展中国家中,最具代表性的金砖四国也表现不俗,其中中国7月CLI较上月增长1.5%,达到99.4,扩张已近在咫尺;其他三个国家印度、俄罗斯以及巴西分别较上月增长1.3%、1.3%和0.2%,达到98.6、92.8和97.4。从中可以看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已日益临近复苏扩张阶段。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将极大增加铜需求潜力。

  2.中国对铜需求潜力仍巨大

  金融危机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亦成为铜市场关注的焦点,中国对铜的需求情况直接影响到铜价的走势。今年年初,为应对全球经济衰退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及时推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系列举措,在外需急剧下降的情况下,结构调整和有效扩大内需成为我国经济政策的重点,国内投资情况更为市场所关注。上述政策经过三个季度的运行,效果正逐渐体现,其中与铜密切相关的应用领域投资下滑态势得到遏制,有的甚至出现明显增长。

  1—7月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9%。其中铜应用的微观领域如建筑业投资增长明显加快,1—7月同比大幅增长53.8%,而交通运输业更是同比增长63.7%,其中铁路投资增长126.9%,远高于去年的35.8%的增长率。此外,电力、热力及水业投资总额1—7月为6453亿,同比增长27.4%,高于去年同期11.6%的增长率。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在全球经济最低谷时期,中国经济表现尚可,与铜相关的应用领域投资需求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随着美国经济复苏预期增强,外部环境得到改善,中国经济前景更加看好,相应地铜的需求潜力仍巨大。

  其实,在近三个季度的时间里,铜市场很好体现了国内外经济形式的变化进程。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预期的加强,铜市场本身的供需面也将支撑铜价保持强劲走势。

  二、铜市供需正向供应短缺转变,且缺口呈扩大之势

  1.产能利用率低下致铜供应短缺将长期存在

  国际铜研究小组(ICSG)最新月度报告称,今年1-6月经季调后全球精炼铜供应短缺5万吨。实际上这种结果源于4月开始的月度短缺,且这种短缺呈逐月扩大态势,今年4月短缺3.6万吨,5月短缺6.7万吨,而6月短缺已经高达11.1万吨。这是因为今年以来全球产量基本保持在147万—152万吨,而需求量则由年初的135万吨猛增至165万吨,与前面所述的宏观经济好转相呼应。而且这种月度短缺甚至超过了2006年的水平,因此不难理解今年铜价反弹的力度为何超乎预期。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精炼铜的需求还将稳步增长。

  那么未来产量能否出现大幅上升以迎合这种需求的上升?在去年金融危机中,精炼铜产量并未因需求大幅下降而出现明显变化,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精炼铜的月度产量最低也在142万吨之上,最高也仅153万吨,而这期间产能月度增长却由最低的177.8万吨升至198万吨,由此可见尽管产能不断增长,但是产量的变化保持稳定。与此类似,全球铜矿产量基本稳定在120万-135万吨,月度产能却已上升至166万吨。因此产能利用率低下这种无法在短期内改善的客观局面,将使供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迎合未来需求的增长,而精炼铜需求的稳步增长将使供应短缺很可能延续下去,从而长期利多铜价。

  2.中国供不应求的局面将扩大

  中国因素在今年的铜价走势中几乎起了决定作用。上半年国储局收储以及中国精炼铜进口量持续攀升成为推高全球铜价的主因之一,这背后得益于四万亿投资、有色金属产业振兴规划等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与落实,中国对精炼铜的需求由此快速增长,这种增长可以从下游的铜材加工产量走势看出,1—7月国内铜材的加工产量累计476万吨,同比增长13.68%,而同期的精炼铜产量为226.9万吨,仅增长3.02%。1—5月中国铜材产量占世界铜材总产量的比例高达60%以上,而精炼铜产量仅占21%,中国的需求远超自身精炼铜的供给,供不应求的局面延续且将加剧,也意味着中国对外精炼铜进口将呈扩大趋势,而这又将成为国外资金抬高价格的重要动力。

  此外,中国的铜冶炼行业财务状况极不稳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个行业处在亏损边缘,虽然今年因铜价的反弹在第二季度重现小幅盈利,但因过去利润高涨导致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利润分配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加上原料自给率偏低,致使增产动力不足,产能无法得到有效释放。这种局面将在较长时间内制约国内精炼铜产量的快速增长。

  三、市场资金充裕,铜价仍具备走高条件

  1.基金重返商品市场

  去年金融危机虽导致商品价格崩盘,但其也在各国救市引发资产重估的过程中成了价值洼池,促使全球基金重返商品市场。高盛商品指数今年上半年上涨了28.2%,在此期间资金流入猛增至39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增38.6%,其中30亿美元流向了基本金属市场。而去年同期,整个商品市场流入的资金仅为189亿美元,其中12.5亿美元流向基本金属市场。这一点在CFTC公布的基金铜持仓情况上得到验证。截至目前,CFTC公布的基金在铜市场头寸已由年初的37793手增至55205手,增幅达到46%。这表明在金融危机后,基金已经快速回流市场,对于稳定和推高包括铜在内的商品价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尽管目前基金仍保持净空头寸,但是随着铜价逐渐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原有空头持仓的利润已被明显压缩,未来基金很有可能重新调仓并将转为净多。

  2.国内货币供应稳定,铜市资金充足

  今年以来,我国央行执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8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7.67万亿元,同比增长28.53%,增幅比上年末高10.71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0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0.04万亿元,同比增长27.72%,比上月末高1.3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1—8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8.15万亿元,同比多增5.04万亿元。虽然下半年伊始,央行微调信贷,但是在国内明确了“适度宽松”不变的基调下,未来国内货币宽松的环境应该不会有大的变化。近三周,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净投放了1820亿的货币,向市场发出了重新宽松的信号。

  在货币供应宽松的环境下,国内期市资金流入迅速,市场持仓总资金自今年2月份开始持续增加,目前已增长179%。在所有品种中,自2009年初以来铜稳居市场占有率之首。可见铜市场资金充足,仍具备资金市的条件。

  3.年底智利铜矿劳资谈判可能成为铜价上涨引擎

  2006年铜主产国频发的罢工对铜价的影响使人记忆犹新。今年以来,铜价的强劲反弹将使未来罢工因素再次得到重视。

  麦格理报告称今年铜矿劳资纠纷影响量将在249.4万吨,占全球供应量的17%,其中第四季度有188.5万吨。巴克莱报告称劳资纠纷对2009年全球铜矿影响量为366.5万吨,占全球供应量的23%。今年是全球最大的主产国智利主要矿山劳资新合同谈判较为集中的年份,其中,Codelco的三个年产总量为102.5万吨铜矿的劳资合同到期日为11月30日和12月30日。BHP旗下全球最大的年产69万吨的铜矿劳资合同也将于12月5日到期。

  因此,如果全球经济复苏的预期得以实现或者只要不再出现类似去年金融风暴的影响,铜价保持现有水平,那么在上述劳资谈判期间可能出现一个激高铜价的时间窗口。

  四、短期振荡或者下跌改变不了铜价上涨主方向

  近两个月来,库存增加、现货小幅贴水以及中国进口量下降等不利因素对铜价形成压力,市场看空的气氛增强,但应该看到这些因素也仅仅使铜价横向宽幅振荡,对于持续上涨且已处相对高位的价格来说,未引发深度调整意味着其背后存在很强支撑。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存在强支撑,但可能出现类似以往的先跌后涨过程。据了解,目前在LME铜市资金仍是以多头为主,库存也基本上被其控制。由于近期铜价上涨乏力,资金缺乏推高时机。根据以往经验,我们推测目前LME库存的持续增加,很可能是为主力资金为打压洗盘创造条件,加之目前现货需求不旺,因此不排除在新一轮上涨之前出现较大下跌的可能。但根据前文所分析,即使这种潜在下跌出现,也将是有限的、非主流的。

  综上所述,中长期看,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增强、中国因素、供应缺口扩大、资金充裕等利多因素,决定了未来铜价将继续保持强势。近期宽幅振荡或者下跌难以改变铜价上涨的主流方向。技术上,目前的振荡是较为明显的横向宽幅整理,根据对等的原则,未来一旦向上形成突破,则LME铜价的目标将在7400美元附近,相应地国内铜价将在58000元附近,时间上可能在年底前或者明年一季度,投资者需耐心等待,把握主趋势,莫因眼前的波动迷失方向。

(责任编辑:麦兜)

标签:2006年 2008年 2009年 80 LME 一个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铝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