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库存大增令期铜人气受压,且美国第三季国内生产总值(GDP)下修,突显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打压金属复苏前景,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24日大幅回落。LME指标三个月期铜收报6,870美元,23日收报6,950美元。库存方面,24日数据显示LME铜库存增加4,725吨至总计429,650吨,达到4月底以来最高水平。
盘面上看,尽管近期铜价连续拉升走高,但这并不足以改变铜市基本面疲软的现状。短期内,铜库存的高企暗示需求的疲软,而罢工的结束也缓解了供应的紧张,这都不利于短期铜市基本面的改善。同时,全球股市的短线调整和美元的反弹也构成对铜价的打压因素。因此,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短线铜价或将再度进入高位震荡格局中。
宏观面上,美国商务部24日公布,美国第三季GDP修正值为增长2.8%,前值为增长3.5%。第三季最终销售增长1.9%,隐性平减指数修正为成长0.5%,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上升2.7%,核心PCE物价指数增长1.3%,消费者支出增长2.9%。同时,美国9月房屋价格连续第五个月上涨。而11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至49.5,10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上修至48.7,前值为47.7。消费者信心数据公布后,美元兑欧元一度短暂下跌,之后反弹上涨,这打压铜价回落。
从铜市基本面上看,中国海关23日公布数据显示,中国10月份精炼铜进口169,374吨,较9月的282,828吨下降40.1%。但多数分析师认为价格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因推动铜价上升的并非铜的基本面因素,而是投资资金在风险偏好升温时流入商品市场。此外,尽管需求疲弱,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数据显示2009年1月到8月铜消耗量超过产出量。
具体来看,国际铜研究组织(ICSG)23日称,全球8月精炼铜市场供应过剩150,000吨,因中国及欧盟表观需求下降。在2009年前8个月,全球铜市供应短缺32,000吨。ICSG上个月报告中曾指出,1-7月铜市供应短缺186,000吨。同时,需求方面,ICSG的数据显示,全球铜1-8月需求较2008年同期萎缩1.5%。其中,中国需求强劲增长,涨幅为45%,但这并不足以抵消全球其它国家铜需求19%或170万吨的跌幅。今年前八个月中国2009年铜进口量创纪录高位,2009年前8个月表观使用量较去年同期增加150万吨。
综合来看,尽管铜市自身供需面继续偏空,但市场对此仍然熟视无睹,铜价继续维持强势,美元疲弱以及投资基金对商品的持续增仓支撑着铜价。近期铜价走势仍将受到美元的影响。由于目前铜价已处于年内高位,持续上扬带来的调整压力也在加大,一旦美元反弹或美国经济数据表现不佳,即可能会引发铜价的大幅回调。因此在看多铜市的同时应保持一份谨慎。
(责任编辑:麦兜)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