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市场经济以销定产、按需生产,因此,消费需求占据供需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中国消费需求为铝市行情主线,中国铝价引导国际市场价。
2010年除遇意外突发事件,否则2009年历经阶梯式盘升的铝价不至发生暴跌,至于遇到盘整是盘落开始还是蓄势待发,要视当时基本面变化的情况定性。
2009国内铝市场消费的最突出特点,和相关建筑、交通、家电业表现一样为消费淡季不淡,预计2010的房地产和汽车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铝材产量及库存连续大量增减直接导致预期的变化。铝锭原料氧化铝价格涨落与铝价关联度较低;电价上调或电力原因与铝价的关联度较高。
一、2009铝价走势的五个阶梯和铝市经历的三个阶段
2009年的铝价艳阳高照,阳线报收大局已定,虽然未能像铜价和锌价,将2008年的阴线实体全部覆盖,但临近年末11月份174万吨的铝材产量再攀历史新高,跨越式的超乎寻常的消费增长,预示2010年铝市春潮涌动。
市场经济以销定产、按需生产,因此,消费需求占据供需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有色金属市场“三驾马车”之一的铝的商品属性决定,市场行情的主线只有一条就是消费需求,而且已经并将继续以全球产量、用量最多的中国消费需求为主线。2007年还在热议的有色金属市场话语权,如今尘埃落定。事实上,商品市场的定价话语权本无国界,买方市场买方主动,卖方市场卖方主动,哪方主动话语权就落在哪一方。现在电解铝最大的卖方和最大的买方都在中国,话语权自然转移到了中国,中国铝价顺理成章引导国际市场。
回顾2009和前瞻2010的铝市和铝价,以中国消费为重心,以中国铝价走势为重点,如果能使现货和期货经营者得到些新的发现、新的启示、新的思路将令人感到莫大欣慰。
(一)从图表走势技术面看,阶梯式盘升是2009有色金属价格走势的最显著特征,铝价亦同。
2009年铝价走势与铜锌雷同,都是用各色盘整形态搭建阶梯,然后向上破位,不过如沪铝指数周线图显示,除了去年末第一阶梯的构建耗时较短外,2009年来二、三、四阶梯的构建均没有少于两个月时间,且幅度逐级加宽。全年12个月里铝价有7个月创出过年度新高,少于铜锌的10个月;铜锌价均已越过2008年危机爆发前的水平,进入2006-2008年的历史高位区,而沪铝尚未同步进入该区域,到达18000元之上。
2009年的铝价之所以走出不同于上涨趋势的阶梯式盘升行情,从技术面角度讲,2008年百年不遇金融、经济危机来临,让铝价同其它有色金属价格一样,见识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景观,2009年攀登悬崖峭壁自然要先搭悬梯;从基本面角度讲,供需关系主导价格趋势,国内市场的供需相对平衡与国际市场的供大于求相抗衡,消费需求的增加且非一日之功,两个市场都做不出求大于供的预期,又怎能奢望价格扶摇直上一步登天?
2009有色金属价格走势的显著特征表现在:盘整蓄势-破位向上-再盘整盘整-再破位向上,短期均线系统由粘合-发散-再粘合-再发散,循环往复。盘整趋势图形形态和短期均线粘合的过程也就是阶梯形成的过程,相对铜锌来说铝价超过两个月的过程耗时最长,买期保值的经营和持有多单的投资只有具备足够的耐心,才能最终摘得丰硕的果实。
预计2010年除非遇到意外突发事件,如2008年金融危机一类致使市场预期发生180度转弯的变故,否则,价格不致发生暴跌,因为对应盘升行情的下一轮回,按照技术原理讲通常表现为盘落。至于遇到盘整是盘落开始还是蓄势待发,则要视当时基本面变化的情况定性,不宜随意套用技术分析的本本。
(二)从供需关系基本面看,中国收储企稳铝价、中国消费的加入和壮大奠定铝价盘升的基础。
2009年的铝市明显历经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破天荒的中国铝收储打响中国有色金属收储第一枪,中国铝价先于伦铝和铜锌价格触底企稳。
2008年11月26日,国务院会议研究确定了解决企业困难,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加大重要物资、资源的国家收储和商业收储力度,增加和充实物资储备”,明确了国储的国家收储和地方的商业收储这样两种形式的收储。此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有色金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又做出抓紧建立国家收储机制的决定。
1-2月份的铝产量合计为178.1万吨,比2008年同期减少16.1%。连续两次国家收储定下的数量超过铝同期产量30%,相对本已减少的产量来说可谓力度不小。2月份收储铝29万吨的交货期,为4月中旬前运至国储局在各地的仓库。旺季交货寓意向市场施加供应趋紧的力度,给下游企业加大周转库存传递正向信息。
地方商业收储与国家收储齐头并进,继云南之后,广西、河南分别出台铝收储5万吨和50万吨实施方案,进一步表明政府通过收储为企业保“价”护航不惜工本的坚决态度。
2009年3月,在定义收储为第三种特殊需求,“不同于实体需求的使用和投机需求的转卖,收储过程等同于减少供应量的一种需求,短时间的不脱手增强了需求的稳定”的同时,言明收储的效果和意义。
“收储提出于通货紧缩周期,开始于全球用量下滑,落实计划于淡季,货物入库于旺季,平衡了供需关系;收储开辟市场需求新天地,行业产值出低谷,保8间接做贡献;收储成为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振兴有色金属工业的开路先锋,使商品和价格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收储抗衡其它主要经济体有色金属用量的滑坡,直至消费发出复苏的信号,完成其历史使命”。事实证明,当4月份铝材产量创出历史记录之后,国家收储并未用完100万吨的计划,实际两次收储59万吨就收到了实效。
第二阶段:政府促进消费政策的实施,使二季度铝材产量步入历史高位,加上收储入库,封杀了铝价重回成本的可能性。需求量和消费量是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
消费量相当于使用量,铝材增加或减少的数量于单位时间内的变化相对平缓。而需求量的变化属于无法统计的“隐形(这个字较为贴切)库存” ,包括生产商周转、贸易商手中的库存。
消费是基础,消费的增加带动需求的增加和价格的盘升;反之,消费的减少则带动需求的减少和价格的滑落,所以消费量的变化是市场行情主线的核心。
实体需求与客观存在的投机需求,包括现货贸易需求和期货市场的买方需求,都是一种不稳定的需求。资金充裕看好后市促使生产商和贸易商扩大周转库存,期货市场投机客多单持有不撒手,客观上扩大需求;反之,资金紧张看淡后市,则缩减需求。
图中国铝材产量(万吨)
有色金属市场看重消费的程度,从淡季和旺季的划分仅凭消费做依据上可一目了然。今年国内铝市场消费的最突出特点,和相关行业建筑、交通、家电业表现一样为消费淡季不淡,从而打破了价格季节性周期变化的规律。
2010下游相关行业发展如何在本文第二部分详解。
第三阶段:夏季和冬季消费淡季不淡,铝产量同步增加,产销两旺,进口铝比价降低无利可图,下半年进口量少于上半年。
国内实际供应量=产量+净进口量或-净出口量。研究表明,中国消费开启了产量提升的大门,2009年如果没有铝材产量4月份刷新纪录达143万吨后的一发不可收至11月的174万吨,也就不会有11月份铝产量135万吨的历史记录,也就不会彰显中国收储企稳价格的功效,更不会有中国主理的价格阶梯式盘升行情的演绎;反过来说,中国消费需求滑落之时,铝材产量连续落到历史高位下面,后市预期出现最大利空,价格盘升和高位运行将随之落幕。
铝市现货和期货市场关系密切。期货市场展示不远未来价格趋势或者方向,现货和期货市场面对同样的供需关系和经济背景,价格变化同向同步不同幅。期货价引导现货价,现货价牵制期货价,引导的力量大于牵制,可以说,现货价里既包含了市场对价格走向的预期,也包含了价格图表走势中的支撑和阻力,还包含有市场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部分地区或个别单位的定价不过视大市场价为参照物升贴水而已,所以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只要参与市场买卖经营,事先做行情判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投身到期货市场的行情里。
二、2010消费需求指引铝价阶段上下的总体运行方向
(一)铝材量和铝库存连续大幅增减直接导致预期变化
每月中旬公布前月铝材产量数据,那么,关注什么数据可以了解当月铝市的供需状况,以及市场据此做出的反映呢?
期货市场库存量的增减直接反映现货市场供需平衡抑或失衡。上交所每周公布库存量的增减变化,连续两周以上大量的增加或者减少给市场预期带来影响,单周量大和库存绝对值的大小相对影响不大,价格受力有限。譬如12月份沪铝四周库存量变化分别为4日-99吨、11日+26781吨、18日+210吨、25日持平,并未出现连续大幅度的增加或减少,结合11月份铝材174万吨的历史记录,不难推断岁末年初又是一个淡季不淡,适逢市场正在对春季旺季预期,价格凭什么改变盘升的运行轨迹呢?
(二)下游相关行业兴旺或衰减间接导致预期的变化
明年中国消费依然看好。在扩大消费“一揽子”政策作用下,今年国内市场从4月份起数据有明显回升,消费成为今年保增长的关键动力。从目前数据看,刺激消费政策效果明显,前11个月零售总额实际增速达到30年以来最高水平。按照这个趋势,明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及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可能还会高于今年。
建筑业和交通业占到铝用量半壁江山,其中房产业和汽车业占大头。
1. 建筑业
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9.8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7.2%,增幅比1-10月提高0.8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9.7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5.8%,增幅比1-10月提高12.5个百分点。
12月国家出台系列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措施,但仔细推敲不难发现,其用意在于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为达目的还要增加普通商品房的供给、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继续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抑制房价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大供给,房价增幅如果得到控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业绩预期将有所减少,但对铝市来说无疑属于利好。加大供给切实保障了明年累计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的增加,从而间接保障了用铝量的增加。
2、交通业
今年以来月度历史最高记录第四次被刷新,各车型表现出全面增长,受翘尾因素影响各车型同比均出现大幅度的增长。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11月汽车产销继续沿着上升轨道运行,当月产销量创历史新高,而1-11月汽车产销分别为1226.58万辆和1223.04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1.59%和42.39%,增速分别比1-10月份提高5.36百分点和4.68个百分点。
商务部通报,从目前情况看,明年我国汽车消费市场仍能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一是国内汽车消费潜力大。2008年我国人均GDP约3300美元,已达到汽车快速进入家庭的水平,但千人汽车保有量约为37辆,与世界平均水平130辆还有较大差距,继续完善和落实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有利于汽车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二是各项利好政策继续执行。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汽车下乡政策延长实施至明年年底,已纳入汽车下乡补贴渠道的摩托车下乡政策执行到2013年1月31日;减征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政策延长至2010年底,按7.5%征收;继续实施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并将单车补贴金额标准调高到5000元至1.8万元。各种利好政策的延续执行和不断完善为明年汽车消费市场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政策效应将会进一步显现。
(三)银行贷款规模增加或减少的幅度涉及预期心理
为应对金融危机,扼制经济滑坡,今年新增贷款的数量超过历年。有色金属生产规模大,尤其加工企业组织生产所用流动资金多靠贷款,因此,货币政策的宽松与否,于铝材产量有一定关联,然多半只是在心理层面上对有色金属整体消费的担心,看一看贷款余额的增长已近40万亿兴许有助消除这个顾虑。
三、如何看待各种相关因素对铝价上下的助推或无助
(一)地方商业收储存储期暂定一年2010年到期。
地方商业收储建立电解铝储备与质押贷款联动机制,收储分批入库,资金银行贷款,存储期限暂定一年的话,2010年到期,届时释放的价位和节奏将带给铝价一定程度的波动
氧化铝的供应量与电解铝的产量亦步亦趋,但二者价格间的关联度不高不说,且涨落时常背道而驰,这种情况一直可追溯到上个世纪。
(三)电价上调后电力成本与铝价的关联度较高。
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强调,逐步淘汰160KA及以下铝电解槽,支持吨铝直流电耗低于12500千瓦时的电解铝关键工艺,但多数电解铝厂还未达标,11月19日国家发改委宣布,自当月20日起全国非居民电价每度平均提高2.8分钱,按吨铝12500度电用量计算,铝价成本增加350元,如果铝价低于成本,“惜售”在所难免。
外电报道,“欧洲铝冶炼行业近2/3的企业近期内面临停产的威胁,因为其长期电力供应合约已到期或即将到期” ,“瑞士、法国、英国等国家已有为数不少的铝冶炼厂在长期电力供应合约到期后被迫停产,高额的电力成本将继续威胁该地区其他铝冶炼商。日前欧洲铝业协会表示,随着欧洲电价的持续上涨,欧洲约66%的电解铝企业将面临关闭,估计有200万吨的电解铝产能将会受到成本增加的挑战。电力成本原因造成的铝产量减少,对铝价形成支撑。
(四)国际铝市起死回生伦铝追随沪铝相辅相成
国际铝业协会(IAI)刚刚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11月份全球铝库存减少70,000吨,至219.8万吨,较10月份的226.8万吨减少3%。当月铝库存较2008年同期的294.1万吨下降25%,也是过去一年的最低水平。
国际铝市场正如巴克莱报告描述的,“LME库存正在下降,注销仓单为2008年6月以来最高,各地区的现货升水强劲并持续上升,北美和欧洲的新订单和出货数据已经由负转正。近期在与日本消费商的交流中发现,乐观情绪正在增长,新订单在增加,这些都反映在出货数据中。但在欧洲,情况则比较复杂,不过现货升水仍旧强劲并持续上升,而且由于冶炼产能存在关闭的可能,库存很可能进一步下降。 采购的持续增加以及经济数据进一步增长暗示前景看好,当前的按需采购是库存重建全面开展的前兆,这进一步证实2010年上半年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需求强劲复苏的预测”。
综上所述,在欧美铝用量复苏之前,中国消费需求已经并将继续成为铝价运行方向的指示器。
文/五矿海勤期货有限公司 分析师 杨彬
分析员介绍:杨彬,早期从事有色金属贸易经营,对有色金属行业有着深刻认知,近年采用独到的分析方法分析预测有色金属行情,为企业经营者和期货投资者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指导。
(责任编辑:Koala)
标签:2008年 2009年 2010 2010年 80 一个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