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1. 回顾过去的一年,“激情澎湃”的行情恐怕是年初大多数投资者没有预料到的。但对比各种金属的涨幅,不难发现,铜保持金属领头羊位置,而锌次之,铝最弱;比较内外盘,LME铝、锌涨幅要高于国内,但LME铜则稍逊于沪铜;
2. 根据国际铅锌研究小组及世界钢铁协会的数据可知,随着西方发达国家钢材生产、消费需求的恢复,加之2010年对08、09年去库存后的重新库存化过程,钢材镀锌需求将增加对精炼锌的消费需求,但精炼锌产能释放将受到锌精矿产能限制(月度峰值约110万吨),因此支持了2010年锌价看多预期;
3. 通过对国内锌精矿、精炼锌、镀锌板及下游消费产业分析可知,2009年中国锌产业链全面繁荣,且这种年初政府引导的产业繁荣已经受到了来自下游急剧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并且这种支撑在2010年可以持续;
4. 通过指标分析可知,目前期锌上涨已经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撑,更多是出于对西方经济体复苏的强烈预期以及通胀预期下的资产避险/投资性需求。依此做判断可以从本质上理清2010年全年期锌走势及变动情况;但在2010年初存在一个不确定因素,即指数基金调仓问题,但其影响时效是有限,在锌价有重新回归基本面的内应力前,不会改变锌中期走势;
6. 从盘面看,目前LME锌已进入07年底08年初的低位密集成交区,继续上涨将测试2700-2850强阻力带(沪锌为22000-23000),如有效突破后将进入06年初到07年底的高位震荡区间内,这时才会有重新恢复到基本面引导价格走势,期市价格波动预期未来实际供需变化的状态。
一、2009年期锌盘面回顾
2009年即将过去,回顾过去的一年,“激情澎湃”的行情恐怕是年初大多数投资者没有预料到的。经过2008年的惨淡行情,2009年年初迄今,金属市场呈现普涨行情,但对比各种金属的涨幅(如下),不难发现,铜保持金属领头羊位置,涨幅最大,而锌次之,铝最弱;比较内外盘,LME铝、锌涨幅要高于国内,但LME铜则稍逊于沪铜,这受到铜、铝、锌各品种中国国内供应自给程度的影响。
比较国内金属主力合约走势,也可明显看出,年初以来沪铝相对滞涨,而铜、锌涨幅明显。尤其从9月底以来,沪锌上涨势头明显,甚至部分时段取代了铜的领涨地位,而沪铝因金属间联动影响,未来存在补涨空间。
纵观2009年全年,期锌走势呈现单边上涨行情,但各个阶段沪锌、伦锌略有不同。
如图所示,从盘面走势看,沪锌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年初到2月底,经过新年后的跳空高开,锌行情并没有企稳,依然有回探前低位平台势能,从盘面走势看,有构筑下降通道趋势;
第二阶段,从3月初到9月底,在有效突破前下降通道后,呈现一种“盘升”行情,即区间内盘整蓄势--向上突破--构筑新的高位盘整区间--再向上突破,分别在11800-13700,及14500-15800这两个盘整区间内,蓄势约3个月和2个月,构筑平台时间较长,单边行情得以保持稳固;
第三阶段,从10月初(即十一长假后)至今,沪锌保持急剧上涨行情,且维持较好的上升通道。
而LME锌走势与沪锌大体一致,但节奏略有差别:
首先,2009年初到3月3日期间,LME锌以1220美元/吨开盘后,因为基本面偏弱加之市场探底势能惯性影响,在短暂拉升后震荡回落,并一度接近2008年最低位,最后终于在1067处获得支撑并企稳回升;
而后,从3月4日到6月15日期间,LME锌构筑较好的上升通道,保持技术性强势,但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的一个月时间内,有一轮深幅回调,并构筑了下降通道;但在突破下降通道上阻线后急速拉升,在经历了2个月盘整期后,继续拉升;此后从阶段性高位2366回落,经过3周下行后,再次构筑新上升通道。目前LME锌仍保持良好的上升趋势,动量配合良好。
二、2009年锌的基本面分析
(一) 世界锌产业链供需分析
根据最新的国际铅锌研究小组的统计报告,2009年前10个月,世界锌精矿产量为927.5万吨,精炼锌产量为923.4万吨,精炼锌需求量为883.1万吨,分别比2008年同期水平减少4.34%、5.4%、8.91%。尤其是精炼锌的需求量,同期减少86.4万吨,减幅最大。
将国别数据细化可知,09年锌精矿供应下降主要是澳大利亚、波兰、秘鲁和美国减产造成;而精炼锌生产方面,尽管中国、印度精炼锌生产增加,但世界总体产量仍同比减少,主要是由于巴西、加拿大、日本、韩国、秘鲁、哈萨克斯坦和美国减产所致;而2009年世界精炼锌表观需求同比减少,则主要是由于欧盟主要国家、美国、日本和韩国等需求下降所致,虽然中国因收储带动表观需求增加15.5%,但世界总体需求量仍同比减少8.9%。
而分析全球锌产业链月度数据可知,在2008年6、7月达到阶段性峰值后,世界锌采矿、冶炼、加工产业均大幅走低,并在2009年2、3月间触及谷底,随后开始反弹。但目前锌消费及冶炼产业的恢复速度明显弱于采矿业--根据最新的10月份数据,在经过9月峰值后,10月份锌需求量重新回落,为92.9万吨,环比减少5%;而精炼锌产量为99.66万吨,基本持平于上月;但锌精矿产量则大幅增加,达103.59万吨,环比增加6.9%,接近历史峰值110.69万吨,增速惊人,但是未来增长空间相对有限--根据历史数据,世界锌精矿月度产量峰值在110万吨左右。当然随着价格上涨,部分低品味矿会增加供应、而新矿会实现产能,但这些都会提高精炼锌生产平均成本。
世界钢铁协会
由于在精炼锌消费结构中,相当比重(50%以上)用于钢材镀锌,而发达国家钢材镀锌率非常高,钢材产量中的60%以上涂镀,因此追踪世界钢材产量及消费量的变化,可以判断锌消费需求量变化趋势。
根据世界钢协的最新报告,2009年1-11月份,世界钢材产量比2008年同期减少10.8%,减少1.42亿吨。其中,减幅最大的为欧洲、北美这两个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密集区,分别减产33.2%和37.4%;而美国更是减少39.9%。
而追踪过去2年的世界钢材冶炼产能利用率可知,经历了世界经济危机,产能利用率在2008年底达到最低的58.3%。随后,因中国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带动,以及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止跌企稳,工业生产逐步恢复,提高了钢材产能利用率。即使目前受到北半球季节性因素影响,11月份产能利用率为75%,低于10月份的76.9%,但比08年同期仍高出约10.4个百分点;更为重要的,美国、欧盟钢材产量正在逐步恢复,即使处于传统意义上的生产消费淡季,仍分别环比增加4.2万吨和2.7万吨。
由此可知,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尤其是欧盟、美国经济的复苏,钢材产能正在恢复,那么下游的消费情况如何呢。
同样根据世界钢协对表观消费量的分析报告,世界钢材表观消费量在2009年环比减少8.6%,但预计2010年世界钢材需求将大幅回升,环比增长9.2%,达12亿吨,尤其是美国和欧盟,将分别增长18.8%、12.4%。在2009年,由于经济危机,欧盟和美国钢材消费量下降较多,分别减少32.6%及38.7%;而中国的钢材消费量增长迅速,比08年增加18.8%,相当程度上抵消了其他市场跌幅。
如果按照世界钢协对2010年钢材消费预期,及2008年、2009年相对应的精炼锌需求量,可以推测出2010年锌需求量为1142.45万吨,较2009年表观需求量增加约9.6%,达100.65万吨,可见目前显性库存的64万吨(上海+LME)并不显著过剩。
综上可知,随着西方发达国家钢材生产、消费需求的恢复,加之2010年对08、09年去库存后的重新库存化过程,钢材镀锌需求将大幅增加精炼锌需求,但精炼锌产能将受到锌精矿产能限制(月度峰值约110万吨),从而支持了2010年锌价看多预期。
分析过世界总体供需基本面,下面就国内产业链情况进行分析。
(二) 国内锌产业链供需分析
09年1-11月份,国产锌精矿供应为278.93万吨,而08年同期水平为281.8万吨,同比减少2.87万吨。因跌破成本,年初国内矿纷纷减、停产,但随着国家收储稳定价格,而后锌价的不断上涨,锌冶炼企业陆续恢复生产,加之价格上涨提供了低品位矿获利空间,这也刺激了国内矿产量的增加。尤其是在11月份,锌精矿产量达35.39万吨,创历史新高。但从目前国内产能水平看,35万吨也是一个阶段性的极限,但有色金属协会统计报告显示,目前国内仍有10%低品味矿没有恢复产能,但这将受生产成本限制,实际增长空间有限。
相比国产矿,2009年锌精矿进口量增量较多,今年1-11月份中国共进口345.13万吨,而08年同期也仅进口213.26万吨,同比增加61.8%。其中7月份进口量达43.2481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国家收储带动的国内冶炼企业恢复产能,增加对精矿需求是根本原因。
但从8月份以来,锌精矿进口量逐月下降,这主要由于,第一、随着锌价走高,诸如韩国Zinc and Techk Resources、比利时Balen等国外主要锌冶炼企业陆续恢复产能,这增加了对世界锌精矿需求;第二、国外主要矿山,诸如秘鲁的Votorantim、澳洲Century锌矿以及俄罗斯第二大锌生产商等由于罢工、事故等原因减产,影响了年度长单的执行;第三、由于2008年以来,世界主要矿山停产、减产,而由于西方人工成本的特殊性(工会因素影响了停工、开工的准备周期较长),促使其恢复产能时间相对较长,这也限制了供应的充裕性;第四、更主要的,国内矿山的陆续恢复生产,增加了国内原料供应。
但综合而言,目前国内锌精矿供应仍然充裕,进口量减少额度部分被国产弥补,但是由于国产矿品味低加之产能限制,如冶炼产能保持高水平,未来锌精矿供应问题恐将成为瓶颈。
根据图形可知,2009年1-11月份,中国精炼锌产量达创记录的393.28万吨,较2008年同期的357.63万吨增加近10%。今年锌冶炼的急剧发展,是在年初行情低迷,跌破生产成本情况下启动的,是在国家物资储备局收储带动下启动的。
在09年1-2月份内,共采取2次收储行为,第一次以11800元/吨,从7家国有冶炼企业收储5.9万吨,比当日收盘价高近600元/吨,虽然收储量低于市场预期,但仍然令当日沪锌大涨4.97%;截止6月份,根据公布的结果,国家共完成15.9万吨精炼锌收储量,这是国家首次对锌收储。加之广西、云南地方政府也提出类似收储计划--云南收储有色金属100万吨,其中锌30万吨,广西收储46万吨,这些都提振了市场信心,也确实在年初带动了锌产业企业的恢复,而年内汽车、地产、家电等下游消费需求的迅速恢复乃至创记录增长规模,都促成了2009年锌价的冲高。
虽然年初,国家公布的《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2009年-2011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指出路径,其中提出在2009年淘汰落后的锌冶炼产能40万吨,并在2011年前,改变国内锌产业产能分散、污染严重、矿资源不足问题。
但其实际落实效果如何,值得商榷--第一、中国锌冶炼、采矿多集中云南、湖南、内蒙等中西部地区,为当地支柱产业,当地政府从经济、社会等因素考虑,不会采取急剧整改措施;第二、目前国内锌工业冶炼产能过剩、集中度不高是突出问题,其中产量超过10万吨企业仅10家占全国产量47%,而产量小于1万吨企业超过100家,如通过技术改造淘汰 落后产能,反而因上马新工艺导致产能成倍扩张,这点在小企业上表现明显;而对于大企业的政策性倾斜,也促使大企业有扩大规模倾向。
可见,实际国内产能很可能不减反增。根据安泰科的统计,2007年中国锌冶炼产能已超过400万吨,2008年扩大到455万吨,今年计划新增80万吨,目前已经完成48万吨/年的产能建设,此外还有50万吨/年的产能在建项目将在2010年完成。此前国内排名靠前的几大冶炼企业,如江西铜业、铜陵有色、中巴股份、中金岭南等都在扩张锌冶炼产能,其中江铜40万吨铅锌冶炼项目一期已完成地面工作,2011年投产后将成为最大的冶炼企业。
以上这些,从今年精炼锌生产表现出季节性因素淡化--淡季不淡的特点可见一斑,1-11月份月度精炼锌产量逐月递增,11月更是达44.48万吨,创历史新高。
而精炼锌贸易方面,此前中国以锌加工出口贸易为主,但从2009年开始发生变化,国内消费需求带动进口量急剧增加。这从沪伦锌进出口盈亏图也可看出,不同于2007年存在出口套利空间,2009年初曾短暂出现进口套利空间,到年中已消失。
综上,汇总净进口量及国产量,分析国内精炼锌总体供应量,可知,国产量的大幅增加,弥补了部分进口的减少。从3月份到目前国内精炼锌的供应连续保持创记录高位,连续9个月月度供应40万吨以上。
截止11月份,国内锌供应总量达456.7万吨,而08年同期仅为368万吨,增加约88.7万吨,去除国家收储的15.9万吨,上海库存增加的12.5万吨,今年依然比08年同期增加约60.3万吨。那么这个增加量是否非常过剩?下面对实际锌消费需求量进行分析可以作出判断:
从中国锌消费构成看,锌初级消费构成中,镀锌占47%、压铸合金占22%、黄铜和合金占12%。国内锌消费最大份额,为镀锌钢板用锌,因此以镀锌板作为分析对象。
根据统计数据可知,中国镀层板产量从6月份开始连续5个月保持在创纪录的170万吨以上,虽然9月份略有回调,但在10月份重新增加到182.14万吨,考虑十一长假的影响,这个增产是难能可贵的。
从生产企业的长流程订单数据来看,镀锌订货量普遍饱满,可以判定在未来2-3个月内国内镀锌板供应强度大已成定局。此外,流通环节目前所持库存量明显高于去年平均水平,因市场普遍预期一线钢厂品种及规格未来订货价格仍将上涨,故近期持货待涨意愿强烈。
当然,由于加工企业以销定产的特点,2009年镀锌钢产量的大幅增加,是来自下游消费的急剧增长所带动,可以用与锌下游产业消费最密切的汽车与房地产行业为例进行分析。
(三)、下游产业情况
根据月度数据可知,2009年中国汽车产业呈现井喷式发展,1-11月份产销数据均创出历史记录,分别达1225.27和1221.88万辆,而08年同期仅870.4和862.98万辆,同比上涨40.7%和41.59%。尤其是从3月份开始,连续9个月月度产销量在百万以上,而11月份产销数据更是创纪录的139.14和133.77万辆。国家对于汽车产业的种种扶植措施,诸如、减免购置税、汽车下乡等,及汽车消费的信贷支持政策,是2009年大行情的根本原因,因此刺激政策的延续性是值得关注的。
而已经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将2010年中国经济工作指针定调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而汽车产业作为可部分替代房地产行业的动能产业,其重要性正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扶植,以目前国家已公布的调整措施看,未来针对汽车产业优惠措施仍将保持,且部分方面的力度会加大。
加之对汽车消费的宽松信贷支撑(下面会涉及),2010年中国汽车产业的增长仍将延续,国内对镀锌板的消费需求,将保持高位,其持续性可以期盼。
房地产
另一个重要的产业房地产,对月度数据分析可知,到11月份,中国房屋累计施工面积达298839.83万平米,而08年同期仅为254936.14万平米,同比增长达17.2%;而09年11月新屋开工面积累计达97573.65万平米,而08年同期为84289.51,同比增加15.7%。从08年底,中国政府大力实施的购房优惠措施以及超充裕的信贷支持,促使中国房地产行业迅速复苏,也稳定了国内对包括锌在内大宗商品的消费。
当然为了抑制过快上涨房价,国家在2009年底,对房地产行业调整措施开始推出,“从2010年1月1日开始,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的非普通住房或者不足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其销售收入减去购买房屋价款后差额征收营业税;个人购买超过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这次措施比2008年的措施相对宽松,比市场预期要温和,凸显了政府保量抑价的意向,加之中国房地产行业牵涉面过大,且与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密切相关,与银行信贷安全性关联性高,因此在国家实质性调控措施推出前,可乐观估计房地产行业发展仍将保持高速。
综上,通过对国内锌精矿、精炼锌、镀锌板及下游消费产业汽车、地产的分析可知,2009年中国锌产业链全面繁荣,且这种年初政府引导的产业繁荣已经受到了来自下游急剧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并且这种支撑在2010年可以持续,这将支持明年的国内锌价。
三、影响锌价走势的指标分析
(一) 传统供需指标
以上对2009年锌产业链数据进行了分析,那么结合到传统供需面与期价关系,下面就2009年行情进行分析
1. 显性库存数据
2009年锌价走势与传统制约因素--库存有所背离,不同于以往库存增加压制价格上涨,今年锌价持续上涨受到库存制约减弱,甚至价格伴随库存增加而上涨。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外主要经济体消费需求大大减少,截止2009年12月25日,世界显性库存已达638395吨,是年初的297971吨的214.2%,而沪锌、LME锌价格却比年初上涨了100.5%和101.1%。
此外,除显性库存,目前国内的隐形库存问题也很突出,投资性需求加之充足的信贷资金支持,使得锌产业链的冶炼、加工、贸易等企业库存保持较高水平,这点从第三季度的上市锌冶炼企业季报可见一斑--罗平锌电、株冶集团等第三季度库存均较年初增加1倍以上。而对后市看好强烈预期,企业有惜售情绪,持货待涨也增加了隐形库存量及增加库存周转周期。
2.期、现货升贴水
从2009年初开始,期货价格已跌破现货生产成本,表现为现货对期货升水,最高在1月底达440元/吨,但随着期货价格的持续上涨,现货消费相对滞后的情况开始表现,从3月中旬开始转为贴水,并贴水幅度大幅增加,在11月底最高贴幅达900元/吨,12月初有所收窄,但年底前由于期货市场出现急剧拉升行情,贴水幅度有所扩大。
2009年现货贴水并没有对期价上涨产生实质的影响,尤其是目前现货市场情绪有所改变,从年初的交投清淡,市场普遍减、停产,到目前对后市看多情绪坚决,甚至部分贸易商惜售情绪出现。
综上可知,从传统的基本面影响指标看,目前期锌上涨幅度已经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撑,依逻辑判定,应更多是出于对西方经济体复苏的强烈预期以及通胀预期下的资产避险/投资性需求,具体分析如下。
(二)西方经济体复苏预期
经过08年下半年到09年全年的西方经济下行,目前其企稳回升迹象越发明显,如第一章所分析,未来重新库存化的预期非常强烈,这也直接推升了资金追高内外盘期锌。
首先看最具有前瞻性的OECD领先指标,追踪数据可知,目前OECD主要经济体已经从09年第一季度的低位强劲复苏,而且欧元区复苏要强于北美地区,已恢复到2007年水平。这表明,在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以及超常规的宽松货币措施刺激下,西方发达经济体企稳回升趋势可以确认。
那么从涉及实体经济发展情况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看,目前西方主要经济体的实体经济已停止缩减,重新开始规模扩张:
追踪主要经济体PMI数据可知,中国受到经济危机影响较小,年初已摆脱经济规模收缩。而美、日、欧等国在下半年也陆续停止经济收缩,PMI重回分水岭50上方。其中美国复苏最为明显,11月份已达56.1,日本为52.3,欧盟为50.7,表明西方主要经济体已经开始摆脱经济危机影响,陆续进入复苏阶段,未来基础金属需求将随经济复苏而增加,是市场坚持看多的基础。
结合到具体的工业部门生产恢复情况,目前美国的工业部门产能利用率在年初持续下跌后,于5月份企稳并有所回升,到11月份产能利用率恢复到71.32%,虽仍处于历史低位,但复苏情况明显;而欧元区工业部门收冲击程度相对较小,目前产能利用率保持在70%左右水平。西方主要经济体工业生产的恢复,将增加包括锌在内的原材料的消费需求。
(三) 通胀预期
1. 美元造成的世界性通胀问题
奥巴马上台后推行重新构建世界经济格局的措施,即美国增加传统工业品生产及出口,增加储蓄,减少金融资产对美国经济贡献比例;而鼓励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增加消费,减少储蓄及加工贸易出口,这样天然需要美元走低;加之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继续施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澳洲、挪威、印度等国经济复苏迅速,纷纷退出或准备退出宽松货币政策情况下,更加助推了美元走弱。
2009年大部分时间,美元指数保持完整下降通道,但在12月初开始,美元从74.17低位强劲反弹,目前在78附近盘整。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第一、12月初迪拜主权债务问题因到期债务而激化,加之随后的希腊信贷评级降低,这都增加了市场对欧元区银行信用担忧,打压了欧元而推升美元;第二、近期公布的美国非农就业、失业率、房屋销售等重要数据持续利好,增加了市场对美联储提前升息的预期,从而买入美元;第三、更为直接的,临近圣诞节,投机性美元空头头寸获利平仓,也助推了美元上冲。
但美元反弹期间,金属期货受此影响很小,因美元走高更多因为欧元、日元、英镑等走弱,而非对货币政策作出实质性调整。美国政府从刺激经济迅速恢复、减轻债务负担、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出发,不会对目前宽松货币政策作出实质调整--市场普遍预测在明年上半年美联储不会改变扩张性货币政策,在1季度结束前,不会撤回紧急经济刺激措施。
可大胆预测,2010年的美元指数很可能走出缓慢下跌的行情,而在下跌中一旦危及美元信用评级或不同币种间套利利差过大时,美联储再加以微调,因此短期内的反弹,难以改变中期偏弱走势。因此,美元超宽松的供应增加了世界通胀预期,也增加了LME期锌避险性需求。
2. 中国的超额信贷投放分析
从图可知,2009年前11个月累计新增信贷达9.249万亿,而2008年全年仅累计新增4.82万亿。大幅增加的信贷资本在缺乏有效实体投资渠道下,自然会推升资本市场、商品市场价格。另外,由于充足信贷的支持,各级贸易商、生产商、加工企业可以扩大库存,以时间获取收益,鼓励了惜售行为。
虽然从第三季度开始新增信贷增速有所放缓,但由于(1)中国经济复苏根基未稳,需要保持各种政策的稳定性,确保市场信心;(2)2009年上马的基建项目贷款的后续需求;加之(3)目前银行资本金充足率水平,可支持继续增加信贷投放规模,因此目前中央并没有改变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意向。
根据最新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果,基本制定了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在信贷投放方面,2010年维持新增投放量7.5万亿,仅对投放渠道加以调整--即保持较高量的基础上优化结构,引导社会资金流向与国家产业政策契合行业。
3. 中国国内工业生产、生活成本增加问题
由于信贷的大量投放,流动性充裕,在缺乏足够的实体经济消化吸收情况下,也就自然造成了能源、原材料的价格上涨。
虽然中国的CPI在10月份仍同比减少0.5%,而11月份刚转正,但由于食品占中国CPI比重达32.79%(其中猪肉3.03%),在房地产、资本市场泡沫明显情况下,CPI并没有真实反映出市场实情。因此,中国实际的通胀问题要超过数据结果,这体现在个人的切身感受,过去的2个月,中国发改委连续提高成品油价格(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480元)、居民用水价格(北京地区上涨0.9元/吨)、工业用电价格(上涨0.028元/度)、天然气等,通胀预期强烈,也必然增加规避通胀的避险性需求。因此,信贷急剧收缩所引发的期锌价格回调,其出现概率较小,市场行情难以出现急剧的回落。
综上可知,09年下半年至今的期锌影响因素确实是通胀预期及西方经济体复苏预期,依此做判断可以从本质上理清2010年全年期锌走势及变动情况,但在2010年初存在一个不确定因素,即指数基金调仓问题,如下:
(四) 目前的变数--国际指数基金调仓
明确一个概念,国际商品指数基金,就是根据追踪的指数所包括的一揽子商品,按照一定比例买入并持有不同品种商品期货,作为资产组合的一部分,通过组合的变化和多样性来规避宏观经济风险并获得收益。根据这个基本设计原理可知,新周期指数调整时,会在指数所覆盖的配置商品中,调低前一周期上涨的品种权重,而调高下跌的品种权重,而指数基金则为天然的做多者。
目前,全球有超过1700亿美元的资金投资于商品指数基金,而指数基金凭借强大的资金规模成为影响商品期货价格的重要力量,特别是每年年初的急剧调仓,会对行情产生较大影响。
目前资金追踪最多的是标普GSCI指数和道琼斯UBS指数,约占全部指数基金资金规模的65%(其中GSCI占41%,UBS占24%),两者各品种占比如下表:
因为UBS指数中金属占比较大,年度调整对金属期价影响相对更大;而GSCI每月的微调,加之总追踪资金规模大,其跨月的影响更大。
而两者调整指数结构的依据有所不同,GSCI调整主要依据商品过去5年平均年产量;而UBS则根据商品以美元加权计算的价值量进行调整。
目前道琼斯已经公布2010年初各合约目标比重,如下图,将在2010年第四个交易日价格为基准,进行权重调整,并接下来一周内相应调整完毕。
而标普GSCI也公布了2010年不同合约产量权重指标,基金管理者将在2010年1月8-14日进行调整。
下图是麦格理机构根据11月底各个品种期货价格及公布的指数调整结果,估算出的调整权重的减(增)幅,基本如下:
可知,由于基础金属的增幅强劲,在2010年将遭到抛售,同时09年受到压制的农产品、天然气将获得购买。如果根据目前UBS及GSCI的基金规模,可以估算出两者大体抛售的有色金属规模如下表(单位:千吨)
2010年锌抛售量约21.5万吨,占年度需求量的2%,在所有基础金属中比例最高,加之在短时间内完成,对于市场价格影响预计较大,但由于其在期货市场上抛售,效果弱于现货抛售,并且商品基金对于后市的判断会有所差异,将吸纳部分指数基金抛售量,低位支撑力会将将变化幅度收窄。更为重要的,因追踪道指的基金调整需根据2010年第四个交易日价格为基准,较11月底有1个月时滞,实际调整会有所偏差,但短期内完成调整必然会对期锌行情产生影响。
但需认识到,指数基金调整短期内完成,虽然有促使锌回归基本面的动力,但其影响时效是有限,加之大量的商业基金作为对手盘参与其中,在锌价有重新回归基本面的内应力前,不会改变锌中期走势,需要认识到这一点。
四、2010年展望
综上可知,目前锌的实际供需关系并不支持期价的单边上涨,更多是受到市场对经济复苏的强烈预期以及资产避险性投资需求影响。
即使在2010年初因指数基金调仓,促使期价有回归基本供需面的压力,但其时效性相当有限。因为,在国外经济体向好趋势越发明确,镀锌钢重新库存化产生巨大需求,而锌精矿产能束缚产能释放,将会大量消化现有库存,从而支持锌价上涨;而造成通胀预期的根本因素并没有实际改变前,即使期锌出现技术性的回调,也并不能改变锌中期看多趋势,只有期锌上涨到合理价格区间内以后,才会有回归基本面调节的可能。
从沪锌的技术图形看,目前沪锌指数已经进入2007年底-2008年初的低位密集成交区(17500-22500)内,在触及区间上阻位前仍有上涨空间,而由于前述分析,个人判定2010年初即使有技术性调整需求,但由于20000等重要关口已有效突破加之2009全年盘升行情,每个上涨阶段均较稳固,其回调幅度很有限,高位盘整蓄势以择机突破的行情可能性最大。
因前面章节数据分析可判定,而在有效突破目前低位区间后,未来仍有较大上涨空间。考虑沪锌品种上市时间有限,以LME锌走势做说明。
如图,从LME锌行情可见,目前LME锌也已进入07年底08年初的低位密集成交区, 继续上涨将测试2700-2850强阻力带,如有效突破后将进入06年初到07年底的高位震荡区间内,这时才会有重新恢复到基本面引导价格走势,期市价格波动预期未来实际供需变化的状态。而以目前沪/伦锌比价计,这个阻力带在沪锌为22000-23000,基本符合前述的沪锌低位密集成交区上阻位一线。即只有有效突破该阻力带后,才有回归供需影响的内应力。
分析员介绍: 陈健,南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南开大学世界经济专业研究生,擅长基本面研究和定量分析,目前主要关注有色金属的金融属性分析和构建产业链数据库。
(责任编辑:Koala)
标签:2008年 2009年 2010 2010年 80 LME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