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过去的一个月,金属期市经历了急剧波动行情。此间,两个事件直接影响了期锌走势,第一、月初进行的年度国际商品指数基金调仓;第二、以中国意外上调准备金率引发的市场对中国、美国等主要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担忧,导致市场抛压增加;
由于包括中国、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已经或即将进行货币政策调整,促使期锌金融属性逐步衰减,而基本的商品属性将逐步发挥主导作用,可以这样判断,在目前价格水平上,各品种基本面的差别将决定各品种期价走势出现分化;
通过对世界、中国锌产业链数据分析可知,2010年中国因素依然保持,而世界经济复苏后重新库存化过程,将大幅增加镀锌的消费需求,但由于锌精矿现有产能限制,加之未来2年精矿产能下降,矿源供应瓶颈将制约精炼锌产量的增长,加之锌回收率低,供需趋紧情况将出现,在期锌回归基本面后,这点会决定中长期锌价有上涨空间;
从技术图形看,目前沪锌指数已进入2007年底-2008年初的低位密集成交区(约17500-22500)内,并在区间上阻位遇阻回落。春节前企业回款需求及银行信贷收缩,迫使企业抛售存货以回流资金,造成目前期市空压较大,加之美国升息预期加之2009年初地方收储1年期满,有抛售压力预期,因此沪锌短期内向上动能不足,将震荡偏弱,区间内波动可能性较大。如果考虑到在前密集成交区持续时间近半年,则预估沪锌在目前区间内震荡调整还将持续4个月左右;
一、期锌盘面回顾
过去的一个月,金属期市经历了急剧波动行情——首先从2009年12月17日开始,多头增仓拉升,期锌突破前整理平台,急剧上涨,到1月7日的阶段性高位,总涨幅接近3500元;此时由于技术性调整需求,沪锌在22000高位盘整;随后由于利空消息集中突袭,影响了市场信心,高位抛压加大,促使期锌急剧下跌,截止28日,已将此前涨幅完全抹平。
此间,两个事件直接影响了期锌走势,第一、月初进行的年度国际商品指数基金调仓;第二、以中国意外上调准备金率引发的市场对中国、美国等主要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的担忧,并直接影响了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导致市场抛压增加。
(一)商品指数基金调仓影响
两个最重要的商品指数分别为S&P GSCI和Dow-Jones UBS,追踪Dow-Jones UBS的基金将根据全年第四个交易日的价格,在1月8日-14日调整持仓;而追踪S&P GSCI的基金则根据此前5年的产品平均产量,同样在2010年1月8日-14日调仓。由于追踪它们的商品指数基金资金量高达1100亿-1200亿美元,短时间内调仓会较大程度上影响市场行情。
根据麦格理的分析,追踪两者的基金调仓后,除铅外其他金属将遭大规模抛售,从表中可看出Dow-Jones UBS重加权影响最大,而S&P GSCI影响较小。综合而看,锌遭抛售量最高,并且占2009年指数基金占用量的比重也最高,达2.3%。
通常,指数重加权在实际开始前就对市场产生影响,因为投资者可以通过计算推算出调仓比重。因此,可以认为在09年12月最后两周和1月初就应对市场就产生了影响,但今年市场实际表现并非如此。
从上表可知,铜、锌涨幅要远高于同期整体商品市场涨幅(路透商品指数CRB同期增长6.9%),可见市场并没有因指数基金调仓的利空因素,而预先做出调整,相反,因基于未来看多预期,资金选择追多。
当然,在上述的调仓周内,LME基础金属期价均出现回调,但各品种回调幅度存在差异,这也就内含了指数基金调仓这一直接影响因素——铝表现抗跌且有上涨态势,而锌抛空压力最大。
但如果结合价格变动,分析过去的调仓周LME金属现货-3月合约持仓量变化情况可知:LME铜、铝、锌的持仓变化量均小于预估的抛售量,可推知抛盘受到低位多单的较强支撑,因投机资金对后市看多预期,视此回调为较好的逢低买入机会。
由此可知,如果没有后续的突发性政策影响,指数基金调仓影响的时效性非常有限——这是因为,被动型指数基金,将降低涨幅较大的品种比重,增加涨幅较小商品比重;但作为主动型的投机资金(如商品基金等),将买入未来仍有上涨空间的品种而做空判断下跌的品种。从调仓期间的行情走势看,其对市场影响很有限。
但此前未能预料到的,是突发的政策性风险。
(二) 中国货币政策调整影响
过去的一个月,中国政府对于货币政策调整速度明显加速——1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调高二套房贷首付比例到40%;12日,央行宣布从1月18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央行公开市场的央票发行利率提高、正回购加速;加之市场盛传的银行差别准备金率、央行窗口指导、加息等。
可见目前央行的收紧调控已开始,但如由此判定中国已开始收紧宽松货币政策为时尚早,因为现在进行的调整更多的是一种“应激型”反应,具体说是基于下列原因而作出的反应:
1.外币占款压力及热钱涌入问题
首先,外币占款压力主要来自中国迅速恢复的贸易顺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12月进口和出口同比强劲增长,出口环比增长15%,同比增长17.6%,出口额历史第四高位。如图,统计月度中国贸易顺差额+外商直接投资额,可知,从2009年10月开始增长迅速,由于目前人民币盯紧美元汇率,大量贸易盈余及资本流入迫使央行增大人民币供应量。
其次是热钱流入问题,因美联储超低利率水平促使投机资金以美元为融资货币,进入中国进行高收益投资,而同时人民币升值预期(从1年期NDF与人民币当期汇率差保持高位可知)也直接刺激了投机资金参与中美汇率的套利操作,都刺激了逐利资金的流入。如果以【外汇占款-(外商直接投资+贸易顺差)*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推算热钱流入情况,如图可知,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热钱涌入问题开始出现,尤其从9月开始,增量明显。对于上述原因造成的人民币供应增加,央行都有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对冲增发量的必要。
2.国内CPI/PPI压力
通胀预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做多锌等基础金属原因。但是中国CPI/PPI的政治敏感性较高,尤其是CPI,食物比重高,中国政府对控制CPI的增长非常重视。
2009年11月CPI同比转正,上涨0.6%,12月更是迅速增加到1.9%,由于M1增速一般领先CPI半年左右的时间,据此可判断未来CPI仍将上涨;而PPI情况也不容乐观,以最直接的现实感受为例——过去的2个月,中国发改委连续提高成品油价格(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480元)、居民用水价格(北京地区上涨0.9元/吨)、工业用电价格(上涨0.028元/度)、焦炭上涨200元/吨等等,PPI 的上涨影响更大,会将传导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为了应对价格增长问题,货币当局最有效方法就是提高准备金率这一较为震撼的措施。虽然提高50个基点实际可冻结的资金仅3000亿左右,较于银行超额准备金规模,其对市场实际影响很小,更多的体现在心理影响作用。
3.年初信贷投放压力
2008年底中央对2009年全年M2供应目标是 GDP增速+CPI+3-4%。但2009年M2增速远超过计划目标,并且全年新增信贷达9.2万亿元,M2增速远超M1,存款活期化严重,资金投机性需求造成期货等资本市场流动性泛滥。
而2010年初,由于银行信贷投放有年初“先投放先收益”习惯,加之大量到期短期票据为银行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大大刺激了1月份商业银行投放信贷热情。有消息称新年第一个星期新增信贷即达6000亿,而1月份预估增加1.5万亿,且短期票据融资占绝大多数,这样就形成了继续推高资本市场的潜在风险,也直接会影响到央行今年7.5万亿新增信贷投向实体经济的规划。最终刺激了管理层采取措施控制这种盲目投放的势头,在公开市场业务效果有限情况下,提高准备金率、甚至升息都是更为直接的选择。
综上可知,目前央行的措施更应被理解为,是在2009年底热钱涌入迹象显现、2010年年初银行信贷投放剧增情况下,中央政府出于控制信贷投放节奏,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并有效控制通胀的一种“应激型”反应,并不代表已决心改变目前施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中国政府期望在经济增长和遏制恶性通胀之间寻找一个均衡点,但目前的调控已实际影响到了市场参与者情绪,加之此前2009年大行情中,相当多隐性库存是依靠银行信贷支持,在银行收紧信贷压力下,加之春节前企业回款的需要,造成市场上抛压非常大,直接导致了目前期锌暴跌。
恰恰在中国调控的同时,美国总统奥巴马抛出一个限制美国大型银行经营业务范围的提议,限制其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加之最新结束的美联储议息会议会后公告,再次肯定了美国经济复苏,并正式宣布在1季度末结束特别救助措施——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购买计划,并首次出现了委员投票结果不一致情况,市场对美联储升息预期越发强烈,两项配合共同打压了包括LME在内的资本市场。
如果将2009年的期锌上涨原因归结一下,大体可以总结出3个:第一、中国因素;第二、通胀预期;第三、西方经济复苏后的锌需求增长预期。
那么可以说,由于包括中国、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已经或即将进行货币政策调整,将促使期锌的金融属性逐步衰减,而中国因素、西方经济复苏后的消费需求增长,即商品基本属性将逐步发挥主导作用。可以这样理解,在目前价格水平上,各品种基本面的差别将决定各品种价格走势的分化。
那么锌的未来基本供需情况如何,下面作出分析。
二、2010年锌的基本面分析
(一) 世界锌产业链供需分析
根据最新的国际铅锌研究小组的统计报告,2009年前11个月,世界锌精矿产量为1029.7万吨,精炼锌产量为1025.8万吨,精炼锌需求量为983.4万吨,分别比2008年同期减少3.55%、4.11%、7.09%。尤其是精炼锌需求量,同期减少75.1万吨,减幅最大。
根据地区统计数据可知,因2009年经济危机,欧洲、北美精炼锌产量锐减,分别同比减少20.9%和18.2%,而中国则同比上涨6.8%;需求方面,同样因经济危机影响,欧洲、美洲等地大幅减少,中国以同比增长13.7%独树一帜;同时,上游精矿供应情况相对较好,波度小于下游产业。
按具体国家看,在2009年,虽然中国、澳大利亚、印度的精炼锌产量增加迅速,但由于巴西、加拿大、欧洲、日本、韩国、秘鲁以及美国精炼锌产量的大幅下降,总体产量依然减少44万吨;而中国精炼锌需求量同比上涨16.9%,极大的支持了世界总体需求量,目前中国因素依然是支撑世界精炼锌需求的主要因素;而精矿供应方面由于中国2009年初减产影响,世界总体供应量受到较大影响。从下面饼状图可知,目前中国在锌产业链各阶段均处于主导地位,对世界锌产业链有着巨大影响力。
而分析具体月度数据(表7)可知,在2008年6、7月达到阶段性峰值后,世界锌产业链各环节,包括采矿、冶炼、加工均大幅走低,并在2009年2、3月间触及谷底,随后开始强劲反弹。但从10月份开始,反弹幅度有所分化——精炼锌需求量大幅回落,11月需求量为9月峰值的94.6%;而同期的精矿及精炼锌产量则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并在2009年11月达到年内峰值,即105.5万吨和104.2万吨。
当然精炼锌需求自2009年9月的峰值走低,其中有中国进口减少、锌消费季节性因素等原因,但本质上,还是因为下游消费产业的实际恢复情况有限所决定的,这点从巴克莱机构的预测报告可见一斑(表8)。
根据Barclays报告以及ILZSG统计数据,可以汇总出2001年以来世界锌产量及需求量平衡关系,可知中国因素依然是2010年世界锌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根据数据,2010年世界锌需求量将达1113.7万吨,环比增加8%,基本达到2008年危机前水平;而锌产量环比上涨3.4%达1149.2万吨。虽然供过于求情况依然存在,但失衡大幅减少为2009年水平的50%。
此外,虽然供过于求情况今年仍将持续,但精矿供应瓶颈将是未来推高锌价的决定性因素——虽然锌精矿恢复产能速度惊人,但是未来增长空间相对有限,这也就限制了未来世界精炼锌供应量增加。根据历史数据,世界锌精矿月度产量峰值在110万吨左右(约1320万吨/年左右)。当然随着价格上涨,部分低品味矿会增加供应、新矿会实现产能,但这些会提高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实现周期的问题,根据现有统计数据,未来一段时间内世界精矿产能将下降,具体如下。
根据CRU的统计结果,2010年世界锌精矿因关停产等因素减少113.8万吨,同期主要矿山新增产能约50.3万吨,合计将减产63.5万吨;而2011年累计减少124万吨,而同期累计新增94.1万吨,合计减产29.9万吨,因此,随着对精炼锌消费需求的增加,未来精矿产能将限制精炼锌供应的增长空间。
世界钢铁协会
由于在精炼锌消费结构中,相当比重(50%以上)用于钢材镀锌,而发达国家钢材镀锌率非常高,钢材产量中的60%以上涂镀,因此追踪世界钢材产量及消费量的变化,可以判断锌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
根据世界钢铁协会的统计数据,欧洲及北美的钢材产量同比减幅最大,分别减少22.8%和33.9%,而世界钢材总产量同比减少8%,减少1.06亿吨。从主要经济体看,中国钢材产量保持较高增长势头,2009年同比增长13.5%,其次为印度,同比增长2.7%,而日本、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受经济危机影响,同比减幅较大。
追踪主要经济体月度产量可知,从2009年5月份开始,世界钢材总产量保持了稳步回升态势,但11月、12月因季节性因素影响,月产量回落,其中欧洲季节性表现突出,而中国、美国保持了稳步增长态势。总体而言,中国外主要经济体复苏情况明显。
而追踪过去2年的世界钢材产能利用率可知,经历了世界经济危机,产能利用率在2008年底触及低谷58.3%。随后,因中国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带动,及世界主要经济体止跌企稳,工业生产逐步恢复,提高了钢材产能利用率。但因北半球季节性因素影响,从11月份开始产能利用率有所下降,目前保持在71.5%左右,远低于2008年初水平。
同样根据世界钢协对表观消费量的分析报告,在2009年由于经济危机,世界钢材表观消费量下降8.6%,达1.03亿吨,其中欧盟和美国钢材消费量分别减少32.6%及38.7%;而中国的钢材消费量增长迅速,比08年增加18.8%,相当程度上抵消了其他市场跌幅。但预计2010年世界钢材需求将大幅回升,增长9.2%,达12亿吨,尤其是美国和欧盟,将分别增长18.8%、12.4%,而中国也将保持5%的增速。
如果按照世界钢协对2010年钢材消费预期,及2008年、2009年相对应的精炼锌需求量,可以推测出2010年锌需求量约1130万吨(接近于巴克莱预估数据1113.7万吨),较2009年表观需求量增加约9.5%,达98万吨,这样对比下,目前世界锌显性库存增量就不显著了。
综上可知,目前世界经济复苏趋势明显,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恢复后对2008、09年过度去库存化后的重新库存化过程,将大幅增加镀锌的消费需求。巴克莱机构预估将增长8%,增加 82.2万吨,这个预估数据通过上面对相关产业钢材的消费需求增长计算得到了佐证;但另一方面,由于锌精矿现有供应能力限制,加之未来2年精矿产能下降的影响1,矿源供应瓶颈将制约精炼锌产量的增长,加之锌回收率低,供需趋紧将出现,在期锌回归基本面后,这点将决定未来锌价仍有上涨空间。
以上分析了世界锌产业链的基本面,下面将就国内产业链情况进行分析。
(二) 中国锌产业链供需分析
2009年,国产锌精矿供应为320.44万吨,而07、08年同期水平分别为296.78万吨、311.79万吨,同比增长8.65万吨。因跌破成本,2009年初国内矿山纷纷减、停产,但随着国家收储15.9万吨锌稳定价格,加之实际冶炼费的不断上涨,从年初100美元/吨增加到220美元/吨刺激,国内锌冶炼企业陆续恢复产能,增加了对精矿需求量。因此,从10月份开始,锌精矿国产量增长迅速,12月更是创出月产41.51万吨历史记录,但目前锌精矿高产量能否持续值得关注。
相比国产量,2009年中国锌精矿进口量增加较多,共进口385.19万吨,而07、08年进口仅222.77万吨和239.54万吨,同比增加60.8%。其中7月份进口量达43.2481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锌价及加工费走高带动国内冶炼企业恢复产能,从而增加对精矿需求是根本原因,而2009年初国内矿山减、停产减少供应是次要原因。
但从8月份以来,锌精矿进口量逐月下降,这主要由于,第一、随着锌价走高,诸如韩国Zinc and Techk Resources、比利时Balen等国外主要锌冶炼企业陆续恢复产能,增加了对世界锌精矿需求;第二、国外主要矿山,诸如秘鲁的Votorantim、澳洲Century锌矿以及俄罗斯矿商等由于罢工、事故、港口瓶颈等原因,影响了年度长单的执行;第三、国内矿山的陆续恢复生产,增加了国内原料供应。
但综合而言,目前国内锌精矿供应仍然充裕,尤其12月份,国产、进口量双双增长,根据本月国内调研机构对39家大型冶炼企业调研结果,目前认为生产原料紧张企业几乎没有,打破了此前市场所传言“降雪天气导致原料供应紧张”传言。
整个2009年,中国锌冶炼产能扩大到567.5万吨/年,新增加产能为77万吨/年,增加15.7%,根据现有数据,2010年新增产能将累计增长近100万吨。根据图形可知,2009年,中国精炼锌产量达创记录的439.45万吨,较2008年同期的389.13万吨增加近12.9%。值得注意的是,12月份产量创纪录的46.17万吨,体现出传统消费淡季不淡的特点,国产量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而根据国内调研机构报告,目前中国锌冶炼企业总开工率为81.2%,虽然比2009年底小幅减少1.4%,但从分项数据看,差别较大——规模在2-10万吨/年的企业开工率明显提高,增加了4%到80.2%;10-15万吨企业开工率减少9.6%至75.4%;15万吨以上企业则减少0.1%至83.9%。这主要是因为西南、西北地区电网供应紧张造成,以及部分企业扩大产能造成的。
而精炼锌贸易方面,此前中国以锌加工出口贸易为主,但从2009年开始发生变化,国内消费需求带动进口量急剧增加。2009年中国为精炼锌净进口国,全年净进口64.09万吨,而07、08年分别为净出口12.6万吨、净进口10.2万吨,中国因素已经成为世界锌表观需求的重要因素。此外,从沪伦锌进出口盈亏图也可看出,不同于2007年存在出口套利空间,2009年初、2010年初均出现了进口套利空间,目前存在的套利空间会促使当期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精炼锌进口量增加。
目前中国国内精炼锌总供应量保持飞速增长,2009年国内总供应量达503.5万吨,比2008年同比上涨26.1%,增加104.5万吨,其中国产量保持迅速增长势头,而进口有所趋缓,但2010年初因为套利空间出现,进口会有阶段性上涨,因此2010年初的1、2月份国内供应总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从中国锌消费结构看,锌初级消费中,镀锌约占47%、制造铜合金材约占15%、锌合金铸件约占15%、氧化锌占11%、用于电池的锌饼/锌板约占13%。而结合具体下游消费产业看,汽车、建筑、造船是最主要的消费产业。
首先看消费量最大的镀锌板产量,根据统计数据可知,中国镀层板产量从2009年6月开始连续6个月保持在创纪录的170万吨以上,虽然9月份略有回调,但从10月份重新增长,11月、12月份连创记录,达190.59和203.38万吨。从生产企业的长流程订单数据来看,企业镀锌订货量普遍饱满,可以判定在未来2-3个月内国内镀锌板供应强度大,此外,流通环节目前所持库存量明显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如果考虑加工企业以销定产的特点,结合Myspic镀锌价格指数稳步增长态势,可推知目前镀锌板产量的大幅增加,是来自下游消费需求急剧增长所带动,是有产业基础支持的。
其他锌初级消费以生产合金及碱性电池为主,以铜材产量代表黄铜产量,2009年中国铜材总产量达972.98万吨,比2008年增长24.63%,增加192.29万吨,且09年12月产量更是创记录的100.52万吨,增长势头保持明显;而2009年中国碱性电池年产量为3.63亿只,而2008年为3.81亿只,虽小幅减少,但2009年全年月度产量平稳,并保持上升态势,对锌消费需求较为稳定。
锌下游消费产业
1. 汽车行业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可知,2009年中国汽车产业呈现井喷式发展,1-12月份产、销数据均创出历史记录,分别达1377.74和1363.25万辆,而08年同期仅934.51和938.05万辆,分别同比上涨47.4%和45.33%。尤其是从3月份开始,连续10个月月度产销量在百万以上,而12月份产销数据更是创纪录的152.47和141.37万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家。国家对于汽车产业的种种扶植措施,诸如、减免购置税、汽车下乡等,及汽车消费的信贷支持政策,是促成2009年大行情的根本原因,因此刺激政策的延续性是值得关注的。
而2010年中国经济工作指针定调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汽车产业作为可部分替代房地产行业的GDP动能产业,其重要性正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扶植,以目前国家已公布的调整措施看,未来针对汽车产业优惠措施仍将保持,且部分方面的力度会加大。
此外,在今年1月份,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允许汽车以旧换新补贴与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同时享受的通知》,随后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签发2010年汽车下乡生产企业协议通知。表明政府对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仍将保持,其持续性可以期盼。因此,2010年中国汽车产业增长势头将延续,进而对镀锌板的消费需求仍会保持高位。
2. 房地产
另一个重要的产业房地产,对月度数据分析可知,2009年中国新屋开工面积累计达11.54亿平米,而2008年仅为9.75亿平米,同比增加18.36%;而2009年累计施工面积达31.96亿平米,08年仅为27.41亿平米,同比增长16.6%;销售方面,截止2009年11月份,商品房现房销售达2.01亿平米,比2008年同期增长46.7%;而2009年前11个月商品房期房销售达5.5亿平米,比2008年同期增长57.1%。可见中国政府实施的购房优惠措施以及超充裕的信贷支持,促使中国房地产行业实现急速复苏转而增长,这也稳定了国内对包括锌在内大宗商品的消费需求。
当然为了抑制过快上涨的房价,国家在2010年开始,对房地产行业调整措施陆续推出,包括营业税优惠期重新调整到5年、购房贷款首付比率提高等,但目前这些措施比2008年的调整措施宽松,凸显了政府保量抑价的意向,加之中国房地产行业牵涉面过大,且与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密切相关,与银行信贷安全性关联高,因此在国家实质性调控措施推出前,目前仍可乐观估计2010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
3. 造船业
最后分析中国造船业,2009年年初由于经济危机影响,包括中国在内世界造船业陷入低迷。但由于中国政府推出了《船舶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明确提出金融支持方式帮助国内船厂“保交船、抢订单”。在政府支持以及全球经济复苏影响下,中国造船业得以迅速发展。2009年全年中国共造船4422.94万吨,比08年产量增长80.1%。
并且中国船厂新接订单达2600万吨,超过韩国居世界第一,2010年初依然持有订单18817万吨,可见未来造船业镀锌需求仍将保持强劲增长。但注意一点,由于目前订单中70-80%为出口订单,外贸依存度非常高,世界总体经济恢复情况会影响到未来中国造船业的发展情况,但在2010年,现有订单将决定今年造船量仍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三、技术分析及后市展望
从沪锌的技术图形看,目前沪锌指数已经进入2007年底-2008年初的低位密集成交区(约17500-22500)内,并在区间上阻位遇阻回落。且沪锌自高点回落过程中,多头增仓打压,而LME锌受到铅的拖累更为疲态,期锌整体向下动能保持。加之前面所分析的,春节前企业回款需求增加,而银行信贷收缩也迫使企业抛售存货以回流资金,造成目前期市空压较大,而长假临近,整体态势偏弱情况下,投资者离场观望心态也一定程度上促使价格回落。因此沪锌短期内向上动能不足,将震荡偏弱,区间内波动可能性较大。如果考虑到在前密集成交区持续时间近半年,则沪锌在目前区间内震荡还将持续4个月左右的时间。
那时,1. 从5月份开始进入传统消费旺季,将刺激锌消费需求增加;2. 国家调控不改变整体货币政策将为市场所接受,市场信心逐步恢复;3. 其他经济体消费需求将增长,基本面因素将显现,期锌有走强动能。
如前所述,目前价位,期货品种金融属性逐步衰退,而基本面的差别将导致品种走势的分化。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恢复,重新库存化过程将极大增加精炼锌的消费需求,其中中国因素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精矿产能下降所带来的供应瓶颈会限制精炼锌产量,从而供需趋紧状况会导致中长期精炼锌价格上涨。
但就目前操作看,由于信贷收紧加之春节因素,期锌震荡走弱;而春节前虽有备货的利好,但由于美国升息预期临近加之2009年初地方收储1年期满,有抛售的压力预期(初步统计有云南30万吨、云南收储23.6万吨、湖南5万吨及陕西4.4万吨),因此市场近期承压较大,但由于2009年全年盘升行情,每个阶段性平台整理均在1-2个月以上,单边下跌行情不会出现,参考上图的前低位成交区,初步判定区间内企稳盘整可能性较大。
远期预估,据前述的锌基本面分析可知,未来基本面因素主导行情后,期锌仍有较大上涨空间。考虑到沪锌品种上市时间有限,分析LME锌走势可知,目前远没有进入高位震荡区间,中长期有效突破后未来上涨空间较大。
2008年底中央对2009年全年M2供应目标是 GDP增速+CPI+3-4%。但2009年M2增速远超过计划目标,并且全年新增信贷达9.2万亿元,M2增速远超M1,存款活期化严重,资金投机性需求造成期货等资本市场流动性泛滥。
文/五矿海勤有色金属研究小组 陈健
联系方式:010-88820508-859 rztyyh@yahoo.com.cn
分析员介绍: 陈健,南开大学世界经济专业研究生,南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通过构建金属产业链数据库,以定量分析法研究产业基本面,并对金属的金融属性进行研究;目前较关注国际商品基金研究及套利模型设计。
(责任编辑:Koala)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