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铜3月23日高开,早盘高位震荡后震荡下滑,盘中交投较为活跃,主力合约放量减仓。沪铜主力1006合约早盘以59,980元/吨开盘,尾盘收至59,560元/吨,下跌70元/吨;现货1004合约尾市报收于59,070元/吨,下跌120元/吨。
盘面上看,短期来看,伦铜库存持续回落的影响逐渐被市场的不确定性情绪抵消。同时,美元的中期强势给期价走高带来明显压力。但中长期看,全球需求的复苏也铜价提供了有力支撑。因此,预计铜价的震荡态势还将维持。
消息面上,国际铜研究小组(ICSG)23日在月度铜市场公告中称,2009年全球铜市场供应过剩36.5万吨,高于2008年的14万吨,因为中国铜进口量骤增未能抵消全球其他国家消费下降的不利影响。ICSG称,2009年铜消费量与2008年持平,为1,800万吨。
从各国来看,ICSG的数据显示,中国市场铜需求增长近200万吨,涨幅为38%,部分抵消了全球其他地区需求下滑16%的影响,中国铜需求占2009年全球消费量的40%。但欧盟15个成员国、日本和美国2009年铜消费量分别下降20%、26%和19%,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铜需求约占全球总需求的29%。2009年全球铜矿产量增长20.5万吨,达到1,550万吨,涨幅约1.3%。若计入铜废料供应,全球总产量为1,820万吨。
国内方面,中国精炼铜表观消费量在经过1月下滑之后,2月环比继续表现出下跌趋势,春节长假及铜消费淡季是导致2月铜表观消费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月精炼铜进口量为220,530吨,同比减少18.6%,较1月的进口量196,926吨则增加12%,2009年同期,中国进口精炼铜270,948吨。同时数据还显示,中国2月铜精矿进口量为566,522吨,同比增加27%,环比下滑5%。相比较来看,2月精炼铜净进口量环比增长较多,主要是因为中国信贷在2月有所放松,市场套利行为导致2月精炼铜进口量环比攀升。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