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铜自2010年4月12日创年内高点63790后,受国家宏观调控及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影响,大幅下跌至6月2日48800年内低点,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跌幅达23%之多,6月创下年内低点后沪铜随后缓慢反弹。沪铜上半年走势呈现出宽幅震荡格局,那么下半年的走势将会如何呢?本文将从基本面和技术面入手,分析沪铜在2010年下半年的可能出现走势,从而制定出可行的投资策略。
一、 基本面分析
(一)、铜供需状况介绍商品价格波动的最根本因素受自身供需状况影响,因此,我们先来看看全球铜市今年上半年的供需情况是如何。
2010年7月21日,全球金属统计局(WBMS)表示,今年前5个月,全球铜市供应过剩73,000吨,而去年同期全球铜市为短缺56,200吨,2009年全年全球铜市供应过剩283,000吨。今年1-5月期间,全球矿山铜产量为638万吨,较去年同期略微有所增长。而全球精炼铜产量同比增长4.95%至789万吨。其中,中国铜产量增加25.1万吨,智利铜产量减少2.44万吨至133万吨。今年前5个月,全球铜需求为781万吨,而中国表观消费量增长10.5万吨。欧洲今年1-5月铜消费量同比增长16%至145万吨。
再看另一个反映铜需求状况的指标--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铜库存,截止到今年7月23日,伦敦铜库存从2月中旬近七年高点555,075吨,下跌至419,650吨,注销仓单占库存的将近9%左右。近一段时间伦敦库存近乎稳步下跌,是需求改善的迹象。
从上述各组数据来看,铜的供需状况相比去年同期虽然过剩,但总体还算平衡,产量和需求都有所增加,库存稳定下降,不过考虑到第三季度一般是有色金属的消费淡季,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将在下文中阐述),这都会导致下半年铜的需求将会产生很大波动,从而影响到铜价走势。
(二)、下半年中国经济情况预测
众所周知,影响铜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因素,今年4月铜价的大幅下跌就是受中国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 ,所以中国下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也将极大影响铜市未来走向,为了更好地预测中国下半年的经济趋势,笔者现从上半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重要经济数据以及宏观调控等方面入手分析。
中国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的上半年宏观数据显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1%,其中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10.3%,比一季度的11.9%降低了1.6个百分点。统计数据显示,二季度GDP增速放缓至10.3%,季调后环比折年率8.4%,均远低于一季度。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至25.5%,低于1至5月的25.9%,6月份单月增速更低。6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落至13.7%,大幅低于5月份的18.9%。货币信贷增速有所回落,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7.39万亿元,同比增长18.5%, 增幅比上月和上年末分别低2.5和9.2个百分点。
通过7月份公布的数据来看,各项数据虽然同比都有增长,但是环比却出现了下滑,这是一个重要信号,预示着未来中国宏观经济前景不乐观,很有可能已经进入了下行趋势,在今年下半年甚至2011年,经济增速可能会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中国经济降温,将极大影响对铜的需求。尤其是广义货币(M2)数据环比降低,更值得重视。因为中国市场历来都是资金推动市,无论股市、楼市、期市,皆是如此。货币投放量出现下降,预示着后市资金持续性不容乐观,资产价格有下滑的风险,如果这种情况发生,金融属性极强的铜价自然也不能幸免。
同时从最近政府态度来看,今年4月开始的房地产调控将继续下去,房地产调控的延续将造成新房开工下降和建筑业活动的减速,这不仅将拉低房地产投资增速,也会带来对大宗商品和建筑材料需求的下滑,这其中就包括对铜的需求。
(三)全球经济环境影响
铜作为金融属性极强的大宗商品,也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因此全球经济环境对其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经济刺激政策面临退出,目前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各主要成员国大幅缩减财政赤字,采取紧缩政策;美国失业率仍居高不下,经济仍未见起色;欧美市场实体经济不能恢复,对铜的需求也无法改善。
而笔者认为最大的潜在危机还是中国地方债危机,2009年间,各类地方投融资平台负债增长超过70%,相当于当年新增贷款三成以上,年底负债余额达到7万多亿元,一旦中国全面爆发地方债务危机,将对世界经济产生致命打击。
(责任编辑:苏苏)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