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描述
本周伦铜下跌2.5%,最高7490,最低7150,收于7190美元;伦铝下跌3.85%,最高2220,最低2105,收于2120美元。LME铜的库存减少至408550吨,铝的库存则增加至4382400吨,美元大幅攀升至82.92。
本周沪铜1011合约冲高回落,周五企稳,最高58310,最低55910,收于57330,下跌0.86%;沪铝1011合约最高15775,最低15225,收于15535,下跌0.89%。上海现货周五铜报价56750,铝报价15120。上期所铜库存增加7502吨,至113870吨,铝库存略微减少31吨,至492251吨。
二、行情分析
(一) 美国问题重重,美联储无计可施7月份美国就业人数降幅大于预期,失业率持稳于6月的9.5%。其中,7月份美国失业者中有45%的人失业时间超过六个月。7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减少131000人,私营部门就业人数的增长不足以弥补政府部门就业人数减少的影响。7月份私营部门就业人数仅增加71000人,而参与2010年人口普查工作的临时就业人员中有143000人离职。同时周四公布的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数达到484,000人,意外攀升到6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远超经济学家的预期。
7月份美国新增住房止赎案例达到32.5万件,比6月增加近4%,月度新增住房止赎案例已连续17个月超过30万件。显示房地产市场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同时美国抵押贷款融资巨头房地美周四公布报告称,上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再次创下历史新低。房地产低迷与高失业率被再次证明仍就为美国经济复苏的一块顽疾。
更为市场失望的是,周三公布的美国6月贸易逆差为499亿美元(市场预估为逆差420亿),环比大幅拉大。美联储已实施了20个月“零利率”措施,虽实施之初效果不错,但时至今日已不能再发挥作用。至此,美联储也显出江郎才尽的迹象,无计可施,从10日公布的温和措施也可见端倪。市场因此开始担忧美国的经济是否能尽快复苏,引发了避险潮。不过另一方面,虽然经济复苏日渐坎坷,但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对后市不应过分看空。
(二) 国内经济数据与预期相符周三市场的重头消息来自于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其中7月份CPI同比上涨3.3%,涨幅创下年内新高;PPI同比上涨4.8%,比上个月下降1.6个百分点。
虽然CPI的数据高于年内目标的3%,但总体来说,季节性因素的原因较大,同时也基本与预期相符。市场本身预期7月份CPI将达到年内峰值,如果8月份CPI不继续增高,调控预期也不会增加。
中国金融机构7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为人民币5,328亿元,低于此前预计的6,000亿元,也低于6月份的6,034亿元。同时7月末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较上年同期增加17.6%,低于预测中值18.5%和6月末的18.5%。这表明虽然下半年初银行对信贷控制已相对宽松,但信贷增势趋缓,再次印证了中国经济增长正处减速之中。
海关总署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我国进出口值2623.1亿美元,同比增长30.8%。其中出口达1455.2亿美元,增长38.1%;进口达1167.9亿美元,增长22.7%。
继今年6月份后,7月份出口值及进出口总值再次刷新2008年7月以来的历史记录。进出口值的增加表明了实体经济的好转,对提振市场信心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三) 7月份房市成交量继续下降,开发商初现缺钱7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46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4%;全国商品房销售额3066亿元,下降19.3%。7月份,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2.9%,涨幅比6月份缩小1.2个百分点,环比与上月持平。上述数据表明了目前国内房地产业正处于转换期,如果在接下来的几个月能达到量价齐跌,而不是现在的量跌价不跌,将会对市场起到安抚作用,降低对宏观调控的预期。
另一方面,在银行收紧信贷之后,近日的数据显示,7月份超过六成信托投向房地产,而8月头一周发行的信托产品亦有近六成投向地产业务,这些业务携带着近百亿的资金。虽然这些资金对于地产行业来说量并不大,但可以看出国内房企已有从“不差钱”开始向“很差钱”过度了。自从国家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措施出台后,银行房地产开发信贷已经做得很少,不少房地产项目转而把目光投向了信托,不过相对于银行的贷款,信托的成本要高很多。如果不是开发商手中开始拮据,就不会向信托要钱。目前国内房市显现量跌价不跌状态,但随着开发商手中的流动资金越来越少,恐怕降价是唯一出路。如果短期内房价开始出现松动,政府采取更加严厉措施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而因此引发的市场担忧就会减弱。
(四)下半年或调整两高产品出口退税商务部最近表示,下半年外贸政策方面总体来说以稳定和完善为主,但也可能会根据国家节能减排的战略要求,对一些生产过程中确实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进行必要的退税调整。其中有色金属首当其冲,特别是电解铝的高耗能将引发重点关照。减少出口退税,对国内铜铝加工企业的阴极铜和电解铝的需求将会起到减弱的作用。
(五)7月份我国铜产量环比降低,进口环比增加因废铜及夏季用电高峰时期的电力供应吃紧,中国7月份精炼铜产量较6月创下的纪录水平下滑5.7%,达39.8万吨,6月则达到创纪录的42.2万吨,但较去年同期增加16%。
至此,中国1-7月精炼铜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9%,至272万吨,主要原因是中国扩大了企业产能。同时中国7月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增加至342,901吨,较6月增长4.5%,上月为328,231吨。进口数量增加是由于5月和6月底套利窗口开启,激励贸易商订购船货。这些船货均在7月到港。进口中料包括250,000-280,000吨的精炼阴极铜。但随着沪伦比值的降低,目前这一套利窗口已关闭,预计下个月进口增幅将下降。总体来看,整个7月份我国铜表观消费量变化不大。
(六)7月份我国铝产量、进口同时环比降低中国7月电解铝产量达135.2万吨,较6月的141万吨下滑3.6%,但同比增长22.5%。造成电解铝产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来自于铝生产大省河南省年冶炼产能约50万吨的落后产能的关闭。不过由于下半年我国新上产能加大,特别是超过30万吨的项目6月在北部的宁夏开工生产,这将部分抵消河南省产量的损失。这对近期铝价的影响不大,不能改变产能过剩的局面。另一方面,中国7月未锻造的铝及铝材进口67,462吨,上月为7.5万吨,氧化铝进口270,000吨,环比增长92.9%,但同比下滑55.7%;7月进口废铝27万吨,上月为22万吨。废铝进口增加5万吨,至27万吨。氧化铝进口的增加以及原铝的减少表明目前我国原铝产能进一步扩大。
(七)国内高铁及轨交用铝型材市场将过剩据有关部门预计,在2012年我国高铁车辆用铝型材需求总量约2.5万吨,城市轨交用铝型材需求总量约2万吨,共4.5万吨。而我国目前高铁及轨交铝型材方面年生产能力已接近5万吨,产能规模已经超过了国内的实际需求量,国内市场已经处于小幅过剩状态。
三、操作建议
本周盘中沪铜三连阴,已把前期过分上涨的非理性涨幅挤压得差不多,同时笔者一直强调的空头短期目标位56000也已达到,并触底反弹。周五内外盘表现不一,下周沪铜可能会出现先抑后仰的态势。不过在美国数据不佳,以及国内经济没有重大利好的前提下,也不应过分看待沪铜的上涨空间。下周上涨第一目标位58000,之后如果继续上涨,则仍旧看至60000点。
沪铝态势与沪铜相似,但介于基本面较弱,16000以上上涨空间不大。但由于市场总体处于上升趋势,即便调整,跌破成本线15000点位的可能性较小。操作上,建议可等待低点进入多单,16000附近平仓了结,不建议做空。
(鲁证期货 张 玺)
(责任编辑:盈盈)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