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
1、通胀压力之下,政府开始频繁干预物价,而作为参与国家宏观调控部门之一的国储局近期也密集抛售基本金属,以防止价格过快上涨。
从10月中旬至11月25日,国储局已把镁、铝、锌、铅轮番抛了一遍,而铝已结束第二轮抛储。然而,国储“四两拨千斤”的抛储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从沪铜、沪铝、沪锌三个基本金属11月份以来的主力期货合约市场表现来看,只有沪锌下跌13.2%,沪铜、沪铝的跌幅均仅为1.29%和2.46%。这样的跌幅,在有色金属行业内部人士看来,并非缘于国储抛售的打压,更多的还是资金层面对国内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心。
而国储抛储的热闹成交,似乎也预示着抛储对价格的负面影响同样没能得到基本面的认同。据了解,最近的一次国储对11.7万吨电解铝进行的拍卖销售,原定两天的公开销售,由于企业的积极竞拍,仅23日一天就宣告结束。此次抛储的主要成交区间在15300-15500元/吨,最高的成交价为16000元/吨,最低的成交价也在15100元/吨以上。而根据上海有色网的数据显示,当日现货铝价的实际成交价格在16050-16080元/吨。也就是说,国储的抛售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差距并不明显。而前一次,国储抛售铝锭的平均成交价格则为15343元/吨。20天过去了,即便是在国储局的连续抛储消息打压下,铝锭的真实成交价格并未缩水。而且,11月初国储抛售储备铝锭后,铝价反而震荡上行,沪铝主力最高曾上涨至11月10日的17400元/吨。其他遭到国储抛售的有色金属的拍卖成交情况,几乎也都与铝锭的情况类似。
于是乎,此前对抛储敏感异常的有色金属业内开始有了相对统一的观点——敲山震虎罢了,不足以俱。一方面,这一轮抛储的总量并不大,21万吨的铝仅相当于国内1800万吨铝产能的1.16%,另一方面,国储对有色金属品种的选择性抛售也表现出抛储显然只是抑制通胀的辅助性行为。
2、铝价维持缓慢回升,三月合约收报2281美元/吨,涨势仍缺乏释放因素。
3、 LME库存减少2925吨至4291675吨;注销仓单减少4200吨至215325吨。
操作策略:建议逢高沽空,或在15900元/吨附近逢低买进。
(责任编辑:lily)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