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回顾:上周沪锌1106在触及到19000一带的强压力后出现回落,随后在日本核泄漏升级的冲击下继续走低,周末报收于18270。沪铅1109走势与沪锌一致,报收于18580。
基本面上:通胀压力持续攀升,政策紧缩风险继续存在。上周五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月份的经济数据,其中3月份CPI上涨5.38%,比2月份上涨了0.48个百分点。达到最近两年以来的新高。主要上涨因素跟食品价格上升以及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有关,中东局势不稳定以及日本核灾难也进一步刺激了原油的上涨,进而引起下游材料跟涨。在CPI再创新高的情况下,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将继续实施偏紧的经济政策,切实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坚持房地产调控力度不放松。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内,同时要巩固和扩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效,坚持调控方向不动摇、调控力度不放松。这反映出政策高层对于控制物价上涨的基调并未改变,通过牺牲一部分经济增长来抑制物价的上涨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主基调,金属需求亦受到一定的影响。
中国汽车消费保持高增长,但增速开始下滑。3月份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182.73万辆和182.85万辆,与上月相比,分别增长44.99%和44.32%;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5.34%和5.36%。一季度,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89.58万辆和498.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48%和8.08%。3月是以往年度多为创新高的月份,但今年3月产销没有创出新高,增速下滑,出现了自09年4月连续两个月(2月增长4.57%)同比增速低于6%的情形,月度、季度增幅同比较大回落,整体状况低于预期。但总体上维持增长的态势。
需求增长大于供应增长,全球锌过剩程度减轻。国际铅锌研究小组(ILZSG)表示,2011年全球精炼锌料过剩20万吨,这一水平低于2010年的过剩26.4万吨。今年精炼锌需求料将增加6.3%至134万吨,而全球精炼锌产量预计在1359万吨,较去年增长5.6%。产量增加主要是由于中国、印度和秘鲁的生产能力提高。
现货市场上,本周上海0#锌报价在17800-18400之间。1号铅报价在17600-18500。期价继续下挫,现货市场观望情绪很浓厚,下游接货力度并不强,总体成交相对清淡。
总体来看,目前金属价格上涨的最大威胁是通胀导致中国政府实行偏紧的宏观政策,任何政策上的压力都会对这个全球最大的铅锌消费市场的实际需求产生负面影响。盘面看,短期重点关注沪锌1106在18000点强支撑的表现,激进投资者可试探性介入多单持有,等待发出更多的启稳信号。
(责任编辑:阿发)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