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铝网 铝业行情
其他频道
当前位置:铝信>行情>市场分析

欧债VS中国需求 铜继续纠结

  9月,随着欧债危机再次升温引发市场恐慌以及全球经济衰退预期的影响下,铜价经历暴跌,累计下跌幅度高达27.6%,创下了自2008年10月份金融危机以来的单月最大跌幅。国庆期间,欧美新公布经济数据好于预期提振了大盘,LME铜在连续4周阴线后收出久违的4.22%的周阳线,录得4月第二周跳升5.5%以来最大周涨幅。

  一、闻欧债起舞的“后危机时代”

  从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发展到现在,全球已进入由国家主权债务引发的危机时代。当前市场的主要矛盾是欧债危机的巨大不确定性,由于其救助的难度、自我修复能力以及市场影响力等区别,危机的程度也许会更深,节奏可能会更慢,反复则会更多。

  目前欧债危机已进一步深化,不仅限于政府债市场风险,而且对于银行、范围更广的资产市场以及经济活动也存在风险。主权债违约可能会由于银行间信用降低以及借贷市场整体趋于冻结而在欧洲迅速蔓延。世界主要经济体救市决心表达明显,但措施迟迟未出,不确定性使全球经济雪上加霜。

  但我们仍需认识到,任何忽略本次危机内在成因的援助方案带来的反弹都将是短暂和有限的,单纯的表态以及短期刺激政策或能暂时安抚市场恐慌情绪。但欧元区财政一体化和预算与经济主权的缺失之间的政治断层的重新平衡以及修正金融和银行体系的系统性缺陷等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市场反弹前景有限。

  目前来看,欧洲主权债市场很可能会继续保持动荡。

  二、铜精矿供应趋紧

  由于技术性的生产中断,劳工罢工和矿石品位的下降,产量损失的影响造成了2011年精铜矿供应的紧张,且主要矿山的罢工仍然隐现,预计全球铜精矿依旧偏紧。

  国内来看,今年4月以来,我国铜加工费就不断下滑,截至10月13日已达90美元/吨,显示国内铜精矿供给趋紧。

  目前国内人均用铜量为5.7kg,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10-20kg的用铜量。全球铜矿资源稀缺,近5年产量维持在1225万吨左右,国内大型铜矿更是已进入矿脉生命周期的后段;同时,新兴国家工业化继续深入,推动铜矿需求强劲。

  预计2012年的铜精矿供给依然存在缺口,铜价依然具备供给面的支撑。

 

  图1:铜加工费(TC/RC)自4月以来不断下滑

  三、国内精炼铜供应充足

  伴随上海/伦敦套利窗口的打开,国内融资铜存量继续上涨。而9月中下旬的暴跌,也使该部分铜及持货商止损出货意愿强烈,从而导致国内现货资源非常充裕,市场供过于求压力加大,持货商产生恐慌心理。

  9月份,全球交易所铜库存未见快速增长,但全球铜注销仓单保持上升,尤其是在亚洲。9月28日后,亚洲库存注销仓单大幅增加,增至45675吨,新加坡和韩国为主力。这可能意味着更多的有色金属流向中国。

  图2:9月下旬伦铜注销仓单大幅上涨

  四、中国铜需求--“矮子中的高个”

  市场预期欧洲债务违约可能会对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流动性有更深层的负面影响,受此影响西方国家铜需求增速正在降低。欧洲贸易升水已从8月的每吨70美元下跌至每吨40美元,而且至少两家主要的铜生产商(Rio和Codelco)已经接到客户重新安排送货的要求;在国庆期间的LME周上,Codelco就2012年发往欧洲地区的长单升水初步拟定在90美元/吨,这一数字较2011年98美元/吨的水平下降了8%。这些都显示了西方市场的疲弱。

  中国强大的内需使全球铜需求的视角放在中国。毋庸置疑,在欧债危机主导市场情绪的当下,仍显健康的亚洲必然为铜需求的增长点。中国的现货升水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剧烈上升,最近对A级电解铜的报价大约为150美元/吨CIF,过去三个月里上升超过50%。但近期持续的信贷紧缩和对近期政策松动缺乏信心导致市场参与者的悲观情绪显著增加,主导了中国的需求端。从短期看,由于外围环境不确定,市场心理正变得脆弱和谨慎,规避风险成主流,很多下游厂家长假不敢备货,接货的都是因为存在刚性需求。对于中国用铜占比最大的线缆企业来看,目前的消息显示厂家需求稳定,而且订单不少,给予铜价一定支撑。

  五、2011年10月铜价展望

  欧债问题的结构性使短期刺激提振措施只是治标不治本,而正是由于体制缺陷也就造成欧债问题仍将未来一定时间内持续发威,市场闻欧债起舞。

  基本面上,西方与中国差异日趋明显。国内精炼铜库存存量消化仍需一定时间,而来自西方市场无法消化的金属分流也使国内精炼铜供应过剩情况加剧。国内企业无法在外围经济趋弱的背景下独善其身,信贷紧缩也更加使其补库需求减弱,市场以刚性需求为主。

  但是,我们仍需关注基本面的支撑因素。上海时间价差不断扩大以及套利机会的存在、国内铜精矿需求旺盛等等都会给予铜价一定支撑,限制深跌空间。

  预计10月份铜价仍将保持弱势,在宏观面不确定性影响下,走势波动仍较为明显。建议关注伦铜6800美元/吨及6200美元/吨这两个关键位置支撑压力角色的转换。

(责任编辑:盈盈)

标签:产量 融资 lme 有色金属 全球 codelco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铝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