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盘消息:2月27日晚间因强于预期的数据显示美国1月房屋市场境况出现好转,LME基本金属期货周一从上午稍早的跌势中反弹。伦敦期铜上周累计涨幅超过4%,为2月最后一周以来的最大单周升幅。
27日稍早期铜下滑;因20国集团(Group of 20)周末在进一步救助欧元区国家方面有所迟疑,进而令市场人气受到抑制。周末在墨西哥举行的G20会议结束,与会财长和央行行长推迟就敲定全球性的欧洲债务危机救助方案作出决定。墨西哥央行总裁称G20会上并没有就IMF资金来源具体数额进行讨论。
周一全美不动产协会(NAR)公布:美国1月NAR季调后成屋签约销售指数年率上升8.0%。美国1月成屋待完成销售指数较上月上升2.0%,至97.0,为2010年4月来最高,预估为增长1.0%。美国商务部公布美国的1月新屋销量为32.1万户,好于预期;经济学家对此的平均预期为31.5万户。美国密歇根大学和路透社联和宣布:2月份密歇根消费者信心终值为75.3,好于预期而经济学家对此的平均预期为73点。
市场预计为增长1%。这被视为盼望已久的美国房地产市场复苏的另一迹象。铜价受此数据提振反弹走高,削减稍早录得的全部跌幅。铜被广泛应用于居民住宅建设中所需的电线及水管中的生产,这些部门经济状况的改善将提振未来铜需求。
福四通(INTL FCStone)的商品分析师Edward Meir在一份报告中称:“周末在墨西哥举行的G20会议未能就敲定全球性的欧洲债务危机救助方案作出决定。”
本周请重点关注欧洲央行29日3年期再融资操作和备受瞩目的3月1--2日的欧盟首脑峰会。欧洲央行将于本月底执行第2次三年期低息贷款操作,本周还将有美国非农就业数据的公布。
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周一宣布: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 的评级展望从发展中下调至负面;与此同时标准普尔还确认了EFSF AA+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以A-1+的短期发行人信用评级。
据外电消息:欧洲领导人本周将把工作重心由希腊救助转向扩建该区域的防火墙,以抵御债务危机蔓延。在德国和芬兰议会于周一和2月29日分别通过第二轮希腊救助后,欧盟各国政府领导人将重返布鲁塞尔于3月1日至2日召开峰会。欧元区17国领导人已经表示他们将在3月决定是否取消救助资金5000亿欧元的资金限制。
全球第二大电缆和电线制造商耐克森(Nexans SA)称:中国未来几年铜消费需求料反弹,因再生能源行业和特色行业的需求快速增加。2013-2014年每年的铜消费量料增加6%-7%,今年为增加4.7%,过去十年呈现两位数增长。
基本面分析:持续的欧债危机伴随到偿债到期日时间的临近,关于欧债的不利消息又将开始多起来,市场会预期欧债危机的最严峻时刻还未到来;其中二季度部分欧元区国家将再度面临集中融资的需求,就目前的市况来看,市场的信心还是处于摇摆中;而希腊的问题尤为突出,未来这些不利因素可能再次打击基本金属的市场信心。目前欧债危机的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多空交织的情况仍持续,操作上建议目前暂时以短线交易为主。
现货方面:2月27日沪铜现货市场成交价格维持在59200-59500元/吨,贴水为350-450元/吨。持货商受抑于大幅的贴水,减少出货量,惜售情绪较浓;同时因进入2月末,财务因素等困扰更加明显,成交显现纠结。目前市场对中国的需求寄希望于3月消费旺季的到来,市场的预期较此前有所改善;现货市场下游接货依旧不多。
库存方面:2月27日LME铜库存减少3025吨,至300475吨。上期所公布上周铜库存减少1056吨至216086吨,终于结束自春节以来的连续增长态势,这或将是出货增强消费回暖的信号。受上述消息的影响昨日LME三个月期铜收于8510美元/吨,上涨0.12%。
今日早盘沪铜主力合约1205合约于60420元中幅低开,摸高60750元,收盘60560元,期价在上攻60800元处未果后受阻小幅回落。操作建议:今日沪铜小幅高开;增仓3018手,终盘沪铜期价上涨180元/吨;短线来看今日期铜60000元整数关有支撑。
昨日伦铜期货连续第二个交易日收在8500美元之上,但短期获利多单的了结和欧债问题的担忧使得铜价进一步上冲略显得有些力量不足;而本周三欧洲央行将宣布第2轮3年期再融资操作LTRO结果;周四举行的欧盟峰会将主要讨论希腊的第2轮救助方案;这些因素或将对本周铜价产生不确定影响,伦铜也可能在新货币政策的刺激下形成向上突破。全球经济显现初步好转迹象,市场对欧洲央行再融资操作将提供更多流动性持乐观预期,诸多因素提振金融市场。考虑到国内铜消费情况依旧不佳,投资者观望气氛浓厚。但受伊朗核报告和美国消费者信心上涨等因素推动,国际油价上周大涨;伊朗和西方国家的僵局数周以来一直主导原油市场情绪,人们越来越担心伊朗核计划引发的紧张局势升级,或将导致原油供应中断或军事冲突;如果油价继续攀升,必将会给世界经济带来冲击。从近期铜价的反弹幅度上看,国内市场明显弱于外盘,基本面的消费不畅是根本原因。
(责任编辑:盈盈)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