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盘消息:3月21日晚间LME基本金属期货多数收跌,因市场投资者等待下一轮中国经济数据的出炉,期望自其中寻获交投线索。而美国有意压低原油价格,以缓解国内通胀压力;伦铜周三上涨3.50美元。
周三全美地产经纪商协会NAR公布繁荣数据显示:美国2月NAR季调后的成屋销售年化月率下降0.9%,总数年化为459万户,预期为462万户,但仍是5年来的最好同月表现。
21日期铜小幅收高,因美元在弱于预期的美国房屋数据公布之后缩减前日录得的涨幅,尽管中国经济成长放缓的忧虑仍在抑制商品市场的涨幅。当日的成交量再次低于近期均值水平,反应市场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成长放缓的程度以及工业金属因此将受到多大影响的不确定。中国目前为全球最大的工业金属消费国。
周三福四通公司的资深分析师Edward Meir称:“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就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到何种程度,其将决定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硬着陆。”有分析师表示基本金属将继续盘整,投资者在等待有关判研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程度的更多“指标”出炉。
市场等待关注中国3月汇丰采购经理人指数初值,如果该数据弱于预期,其将打压市场人气并引发卖盘压力,尽管若经济增速低至一定程度将引发投资者对中国放松货币政策的憧憬。CMC Markets的分析师Michael Hewson也称:“估计期铜在本周稍晚制造业PMI数据出炉之前将处于盘整走势。”
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房屋销售意外下滑,这暗示美国经济复苏之路仍不平坦。在春节之后,中国的铜需求也没有像市场预期那样大幅回升,这引发铜价大幅回落的担忧。年初以来铜价已累计上涨超过11%,但铜价在本月早期触及每吨8,750上方的高位之后难以继续上攻。
中国海关总署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月精炼同进口量环比增加12%,至375,831吨,尽管其仍低于去年12月创出的纪录高位。中国去年12月进口铜数量攀升至纪录高位的406,937吨,但自那之后中国铜进口开始放缓。根据公布的中国官方数据测算---中国2月精炼铜表观消费环比上升20.8%,受净进口和国内产量上升推动,尽管上海期交所监控的保税区库存增多,但中国精炼铜日表观消费还是同比升44.7%。
VTB的分析师Andrey Kryuchenkov表示:“对期铜市场而言,中国是最重要的市场参与者,因中国的铜需求占全球的约40%,从基本面上看,目前市场供应仍不平衡,因来自中国的需求不足。我们需要看到中国需求继续增加,铜价才会自目前水平继续攀升,如果不是这样,铜价或在较长的时间内在目前的交投区间内波动。”
周三美元回吐稍早的涨幅,这令基本金属承压,因通常美元走软令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对其他非美元货币持有者来说变得更为便宜。渣打银行在一份报告中称,基本金属库存仍位于高位,这仍是市场人士的主要忧虑,尽管LME铜和铝库存已经自高位下滑。该行还表示:“中国金属库存上升说明过去数周中国国内金属供应过剩,尽管这对市场来说是偏空的,但第二季度金属需求季节性回升或令基本金属市场获得支撑。然而上行空间恐受限,因市场缺乏信心且估计下半年需求仍萎靡不振。”
有消息人士称:预计上海保税仓库铜库存在本月底会增加至600,000-650,000吨,接近去年这个时候创出的纪录高位,而今年1月中旬时大约为285,000-300,000吨。上海保税仓库铜库存仍在增加,这令市场人士对需求的忧虑有增无减。而LME铜库存自去年晚期开始则呈现持续下滑的趋势,最新数据显示,LME铜库存减少2,500吨,至258,325吨,为自2009年7月中旬以来的最低点。
一项调查显示:今年全球精炼铜市场供应或短缺101,000吨;而国际铜研究组织(ICSG))周三称---2011年全球铜市供需缺口为358,000吨。
昨日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金融市场中国区汇率以及利率策略主管称:围绕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前景的不确定性令中资企业解除美元空头头寸的意愿不断增强,这一趋势未来数月很可能会给人民币带来进一步的下行压力。
基本面分析:持续的欧债危机伴随到偿债到期日时间的临近,关于欧债的不利消息又将开始多起来,市场会预期欧债危机的最严峻时刻还未到来;其中二季度部分欧元区国家将再度面临集中融资的需求,就目前的市况来看,市场的信心还是处于摇摆中;而希腊的问题尤为突出,未来这些不利因素可能再次打击基本金属的市场信心。目前欧债危机的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多空交织的情况仍持续,操作上建议目前暂时以短线交易为主。
现货方面:3月21日现货铜市场长江现货1#铜中间价为596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跌100元/吨。长江现货日均价相对于近月合约为贴水210元/吨。目前上期所库存高达22.7万吨,传统消费旺季不旺给市场形成很大压力。60000元以上的用铜企业依然谨慎畏高;目前市场对中国的需求寄希望于3--4月份消费旺季的到来。
库存方面:3月21日LME铜库存减少2500吨,至258325吨。受上述消息的影响昨日LME三个月期铜收于8446美元/吨,上涨0.04%。
(责任编辑:盈盈)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