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内铜价以大幅跳空的方式,挣脱了在60000点附近长达3个月的盘整区间,一波中期空头行情似乎已经得到确认。而未来的走势,将取决于全球及国内经济的增速。
隔夜LME周二开盘后,美国3月非农数据表现不佳、中国进出口增速放缓以及欧债危机反复等利空因素齐发,LME铜价不仅打破了今年2月中旬以来的振荡区间,更是直逼8000美元/吨的重要心理价位。受此影响,昨日国内沪铜大幅低开,主力1207合约日跌幅达2.94%。
“铜价的下跌出乎我的意料,彻底改变了我之前的盘整思路。”华东铜贸易商蔡经理告诉记者。
在许多贸易商和消费商看淡国内消费且看空铜价的时候,蔡经理一直认为铜价会持续盘整,难出现大幅下跌。他解释说,一方面是因为今年国内资金面与去年相比较为宽松,资金会对铜价产生支撑;另一方面是前期许多国内铜进口商的合约还没有完成点价,点价的作用还会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这两点都没有改变,而铜价破位,说明有更强大的空头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
决定性因素似乎一直都存在,欧债危机不过是压垮市场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江铜国贸总经理毛一伟对今年国内铜价一直持悲观态度。他认为,国内经济增速的放缓和铜融资的非理性繁荣,必将压垮国内铜价。现在,他的担心似乎成为了现实。
3月份国内经济数据普遍不理想,包括汇丰PMI创下四个月低点、工业增长值低于历年均值及工业企业利润首次平均呈负增长,市场对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预期越来越强烈。在铜消费上,表现为空调消费的减少和铜管铜线企业订单的旺季不旺。
与此同时,一直受市场关注的铜贸易融资并未因货币逐步宽松而减少。从今年1月下旬开始,进口铜亏损始终维持在3000元/吨一线,大量进口铜滞留保税库,难以流入国内市场,上海保税区铜库存3月底已超过50万吨。“由于银行审慎对待远期信用证开具,海运提单更易开具信用证,融资需求使得进口铜月内依旧大量到港。”上海有色网分析师表示。
1月20日至今,沪铜在58000-63000元/吨的区间内运行,伦铜在8100-8800美元/吨的区间内运行。中国消费是支撑铜价上行的最大动力,但是目前中国消费疲弱局面日益明朗,再加上美国推出QE3的高度不确定性以及欧债危机的重新升温,铜价二季度将向下突破,昨日铜价的大跌就是开始。
中国铜消费旺季不旺特征明显
2月份铜下游线缆企业开工率普遍不高,空调等白电企业的开工率处于历史低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电线线缆产量同比出现负增长。同时,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1-2月份空调产量同比也出现了负增长。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铜下游消费企业开工率和2月份持平或略有增加。由于企业产成品销路不畅,当前的铜价对现货企业不具备吸引力,即便现货企业资金充裕,企业的原料备库积极性也不高,大部分消费企业仍采取按需采购策略。现货企业备库不积极抑制了铜的消费。
中国政府将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至7.5%,且目前房地产调控的力度依然强劲,这极大地限制了铜的下游消费。中国铜消费高速增长时代或已结束,炒作中国铜需求推升铜价的游戏模式已到尽头。
中国铜进口量处于高位,库存高企
3月份中国进口铜46.2万吨,虽较2月份的48.4万吨有所下滑,但仍然处于高位。套利和融资铜的大量进口,导致交易所库存和保税区库存持续升高。上期所铜库存达到22.47万吨,创10年来的历史高点。同期,LME铜的亚洲库存快速下降,从去年最高点的近20万吨下降到2.1万吨。库存搬家很明显。最近几周,上期所铜库存开始下降,而LME铜库存开始回升,主要是亚洲的韩国库存上升,中国铜下游消费不佳导致铜转口现象明显。目前中国保税区铜库存在60万-65万吨。安泰科称,中国精炼铜商业库存超过100万吨。
国内铜市供应充足、库存高企,伦敦铜上海到岸价升水下滑至55美元/吨。近期由于铜转口贸易的出现,该指标才逆转至60美元/吨。国内现货价格的长期贴水也抑制了铜价的上行。
全球宏观经济对铜价构成压力
3月份中国CPI同比上涨3.6%,明显超出市场预期的3.3%。由于物价上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预期与货币投放力度减弱相抗衡,政策微调不确定性增大,这对铜价构成压制。
美国推出QE3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一方面3月份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会议纪要显示,美国不倾向于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另一方面3月份非农就业数据低于预期,让市场对QE3又充满期待。美国前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对金融市场的递减效应是显而易见的。此外,美国2011年铜消费为175万吨,仅占全球消费总量的9%,美国因素难以支撑铜价上扬。
欧洲目前又重陷债务危机。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最近已攀升至6%。欧债疑虑卷土重来,对近期铜价构成重大利空。另外,欧洲3月份PMI数据也预示欧洲经济陷入新的衰退。市场对今年欧洲的铜消费不抱期望。
(责任编辑:盈盈)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