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铝网 铝业行情
其他频道
当前位置:铝信>行情>市场分析

全球经济酷夏"中暑" 消费虚弱击垮铜价

  就在旷日持久的欧债危机在这个盛夏令投资者寝食难安的时候,全球经济前景的萎靡令本已焦躁的市场心理更加紧张。月初,被中美欧三大经济体疲弱的制造业指数染绿的金融市场,在宽松政策预期下刚刚出现好转,再度被惨淡的中国宏观数据拉回现实。从同比跌幅持续扩大的PPI到同比增速续跌至逾三年新低的工业增加值,再到增幅均远逊预期的7月进出口,无不透露出这个昔日的增长动能正在减弱。作为欧债危机主战场的欧元区是否会陷入衰退?铜价又能否Hold悲观的经济前景引发的需求担忧?

  中国经济“苦夏”  宽松预期望梅止渴

  月初,各国制造业指数的疲弱尽管一度染绿全球金融市场,但是随着投资者纷纷预计在此等宏观经济前景下各国政府将出台宽松政策刺激经济,商品期货展露升势。然而随之而来的不是大刀阔斧拯救经济政策,而是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彰显的愈发萎靡的经济前景。

  上周,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8%,为2010年1月以来最低;当月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降2.9%,PPI环比下降0.8%;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为2009年5月以来新低,亦为连续第四个月维持个位数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1%,创2006年2月以来新低。中国海关总署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7月贸易顺差为251.47亿美元,预期为顺差343亿美元。中国7月出口同比增长1.0%,7月进口同比增长4.7%。7月出口环比下降1.8%,进口环比增长2.3%。

  自年初降低经济增长目标以来,中国经济--这个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就牵动着每个投资者的神经。安信证券宏观分析师尤宏业认为,“工业投资和消费整体与6月差别不大,感觉经济仍在触底,至少没有明显触底反弹的迹象,估计三季度触底的概率比较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起来比较难,虽然现在价格有所起色,但政策没变,价格传导到投资上需要一定时间,至少要晚于明年一季度才有可能投资增速上来。”

  宏观经济数据的不佳表现给了此前一度因预期宽松政策将至的市场当头一棒,伦铜告别短暂升势连续四个交易日走跌。然而。经济数据不佳是否会重燃宽松预期?鲁证期货分析师田常润表示,“经济数据的持续低迷一方面影响整个行业的需求热情,另一方面不断回落的工业品出厂价格必然要压制企业的原有利润,恶性循环。虽然目前稳增长和有针对性的微调都被提及,但预期较大的实质性政策短期不会出来,仅仅从目前央行的逆回购就可以判定,央行连续7周逆回购,但没有使用降准、降息等调控手段,足以证明目前经济形式多变,政府希望看的更清楚,目前主要以灵活性手段应对。”

  欧债危机论持久战  区内经济“人困马乏”

  虽然从规模和影响深度上都远不及08年金融危机,但这场以金融危机为背景、以自身体制为根源的欧债危机在浩浩荡荡地持续了三年之后俨然成为各国政府的心头大患,开始危及全球经济前景。

  2009年年底,三大评价机构分别调降希腊主权债信评级的举措令这一文明古国成为欧债危机的领头羊,此后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紧随其后,欧债危机全面爆发。与此同时,随着债务问题不断恶化,自救失败的希腊开始寻求欧盟和IMF的帮助,大幅削减赤字以获得援助,这一模式也为此后相继沦陷的欧盟国家树立了“榜样”。 随着援助规模的不断扩大,旨在向申请援助并得到批准的欧元区成员国提供紧急贷款的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出现短缺,欧盟接连召开会议最终将该基金规模从此前的4400亿欧元扩大至1万亿欧元。

  随着危机的不断蔓延和恶化,区内核心国家开始遭受池鱼之殃,意大利主权债务评级被下调,法国处在下调的边缘。然而欧债却丝毫未显好转,反而更加“嚣张”,随着此前支持减赤计划政党在大选中失利,希腊退欧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此后西班牙银行问题浮出水面更加剧了投资者的恐慌。

  旷日持久的欧债危机令欧元区经济哀鸿遍野。今年初以来,欧元区的四大经济体-德、法、意、西四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意、西两国,当前已经出现了由银行债务危机转变而来的财政危机。上周,欧洲央行(ECB)更是在在月报中明确指出,欧元区经济前景存在下档风险,金融市场的紧张局面及其对实体经济的潜在冲击是主要担忧所在。尽管其此前维持指标再融资利率在0.75%的纪录低位不变,但ECB表示,“围绕欧元区经济前景的风险仍然偏下档,它们尤其体现了几个欧元区金融市场的紧张局面,以及波及欧元区实体经济的潜在可能,下档风险也与能源价格中期内可能重拾涨势有关。”

  欧债危机论持久战是否会将欧元区经济拖入衰退的泥潭?这是否会成为打压铜价的又一因素?大地期货分析师黄臻表示,“从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欧元区经济已经陷入到了深度的衰退之中:在英国、荷兰、意大利三国的6月工业产出数据均呈大幅回落之势,意大利二季度实际GDP增长亦令人失望,这使得欧元区为经济复苏所作出的努力付之东流,同样也使得欧债危机因欧元区经济的衰退而陷入了马拉松式无休止的螺旋上升之势。由于欧盟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铜的消费体,铜在欧盟中主要是用于建筑领域,当欧盟经济出现衰退,铜的消费量势必会受到影响,进而促使铜价高位回落,呈震荡下行之势。”

  融资铜混淆视听  期铜振荡下行

  尽管中国经济放缓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上周五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却依然显示,中国7月铜进口量较前月增加5.9%,较去年同期增加19.5%,逆转6月跌势。7月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量为366,548吨,6月为346,223吨,当时需求疲软令进口降至10个月低点。

  虽然7月进口量仍是今年第二低水准,但在此前国内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市场一直预期将削减进口量,从下游企业开工率仅为70%水平来看,实际需求并未恢复,与6月份持平,因此进口增加出乎意料。上海渣打银行分析师Judy Zhu表示,“我不会将中国铜进口增加与国内需求联系起来,因需求并未改善,实际上非常疲软。很多进口是定期合约,因此不得不进口,且这可能导致保税仓库的库存增加。”

  由于融资铜进入到国内的唯一用途既是获得注销仓单后在银行可抵押贷款,大量贸易商利用国内外利差和汇差进行融资贸易,也就是这种铜进入到国内,并非用于实际企业生产活动,而是放在了保税区仓库中,而巨大的进口量和国外向国内的库存转移,往往迷惑了投资动,而是放在了保税区仓库中,而巨大的进口量和国外向国内的库存转移,往往迷惑了投资者,认为国内铜需求依然旺盛,孰不知只是充当融资媒介而已,并非进入实际消耗环节。

  融资性铜与转口贸易的铜从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我国铜的真实需求,那么,在当前全球经济疲弱,尤其铜第一消费国--中国经济前景堪忧的情况下,近期持续振荡的铜是否会有出人意表的走势呢?安信期货分析师佟玲认为,“从中短期来看,经济数据趋弱,需求未改善,外围市场无新政策出现,CFTC基金维持空头,工业增加值和产成品库存依然双双回落,企业的主动化去库存仍未结束,在这种背景下,铜价上涨难以借力,窄幅震荡后,如若宏观上出现一丝利空消息,都会打开其下行空间跌破52000-53000区间的可能性是极大的,如若国内外风平浪静,静待需求恢复,则铜价在53000-57000区间盘整后,在三季度出现上行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短期在操作策略上依然以高位建立空单为主。”

(责任编辑:盈盈)

标签:鲁证期货 消费量 进出口 融资 进口 出口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铝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