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铝锭收储消息,成为继美国大选之后的又一个焦点。沪铝受此提振,自两个半月的低位15200元/吨反弹超过200个点。此番收储,是国家储备局时隔近4年之后再次出手,上一次是在2008年底与2009年初,总计收储量在59万吨,对应时期的铝价确实从此开启了一波整整一年的大反转行情。但国储收储并不是推高铝价的唯一因素,事实上地方也在2009年收了超过80万吨的铝锭,使得当时的市场供应规模被人为削减了140-150万吨,对供求结构的改善作用明显。而2009年,又有美国QE1和国内四万亿投资的共同配合,铝价自然乘风而上。那么,本轮收储,是否能够再次带来一波铝价的反转行情,还是短暂欢愉之后,再归弱势?国储收储,究竟是铝价低迷时的毅然挺价,还是在后续刺激政策出来之前的提前建库?
一、首批10万吨收储结束,国储意欲何为?
11月初,市场就有传闻称,国储或很快恢复对铜铝锌等基本金属的收储;11月中旬,首批收储尘埃落定,铝锭收储10万吨,低于此前传闻的16万吨,收储均价在15730-15760元/吨。还有余下30万吨铝锭的收储,据悉可能分两次,分别在11月最后两周完成,本轮铝锭收储总规模将达40万吨。首批竞价成交的供应商总共有5家,分别是中铝(4万吨)、中电投(3万吨)、云铝(1.5万吨)、万基(1万吨)、桥头(0.5万吨)。
首先,从数量上来看,成交最多的是中铝和中电投,但也仅仅只有3-4万吨,与其目前70万吨的自有库存规模相比,比重较小,难以帮助企业显着减轻库存、实现挺价的目的。即便以总计40万吨的收储量来看,国内现有社会库存(包括铝厂库存)保守估计在280-320万吨附近,今年全年总产量预计在2000万吨以上,收储占比同样都很有限。
而从价格上看,刚刚结束的第一批收储均价大约在15750元/吨,相较周三收储前一日的沪铝主力价高出近400个点,较长江现货价更是高出650-700元/吨。周四收储价格敲定之后,期现货反应却相对温和,沪铝主力拉涨50个点,现货也仅仅上调30元/吨,交投人气虽有小幅回暖,但逢高接货依旧不足,还是多集中在低价成交,畏高心态较重。此外,以15750元/吨左右价格竞价成功的中铝,在本次收储结束前,其对外市场报价始终稳定在15200-15300元/吨,直到收储后第二天才将价格上调到15400-15500元/吨。而同期的期现货价格都已提前作出反应,中铝稍有些一反常态。说明铝厂对15700上方的价格,本身可能也缺乏信心。
由此来看,对于本轮收储,国储挺价的意图并不容易达成,或者其原本意图就不在挺价,而在于明年刺激政策出来之前的提前备库。近期,关于铁路投资回暖的消息占据各大报端,高铁、动车建设重新加速,几百亿招标计划年内据悉就将重启。而在暂定的2013年铁路基建投资计划中,5300亿元的投资规模也被有关消息人士证实,并确认了资金和施工能力方面的保障。而在房地产上,成交复苏,供地放量,房企也开始谨慎看好明年房市,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早在6、7月就已经开始领头回暖。与建筑息息相关的玻璃行业,也多持乐观心态,正积极扩大产能。如今十八大已闭幕,领导层顺利换届,只待明年3月两会召开,定下新的政策基调。不难想象,稳增长依然会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而房地产多半继续呈现“调控并涨价着”的局面,只是涨幅应不会太大。
当然,对于政策刺激的预期,当下也只能流于预期。现实的情况仍然是,电解铝的供应保持着对消费的彼强此弱,并且直到明年3、4月传统旺季到来之前,都不会改变,甚至会因为新疆更多产能进入中东部,而进一步恶化。同时,电解铝成本的支撑又十分微弱,短时期内减产的可能微乎其微。这两点是,铝价在11月底结束40万吨收储之后,恐重回弱势的关键所在。
二、供应不改强势,消费逐渐入冬
(一)今年前三季度电解铝生产保持了10%以上的较快增速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电解铝的累计产量已接近1460万吨,同比增长10.2%,增速基本与去年持平。去年前三季度累计产量约1320万吨,从绝对增量来看,截止第三季度,今年新增的累计供应规模在140万吨,去年同期约新增130万吨,今年保持了扩张。鉴于历史经验,第四季度的生产并没有在环比上表现出明显的增减规律,只是一般情况下,会略高于全年平均水平。并且,新疆地区在这一季度仍有数家铝企计划投产或者加大运下,会略高于全年平均水平。并且,新疆地区在这一季度仍有数家铝企计划投产或者加大运行产能。据此推算,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国内电解铝的产量可能会在490-500万吨区间上沿。该数值较去年同期,料增幅在70万吨以上,11年第四季度的同比增幅接近60万吨(主要是因为10年下半年节能减排导致铝厂大量减产)。
而近日最新公布的产量数据也显示,10月电解铝产量为171.9万吨,同比增幅超过30万吨;去年同期产量仅为141.6万吨,同比增幅在20万吨左右。预计年末11月、12月产量,应能保持住平均20-30万吨的同比增长。加上前三季度的增长,今年全年产量的同比增幅可能在210-230万吨,明显高于去年190万吨的增幅。目前来看,铝厂基本维持满负荷开工,减产的可能微乎其微,新疆产能又继续投放,这种供应高企的格局,势必持续到今年年底。
(二)新疆产能投产步伐稳健,明年开春供应或井喷
截止到今年10月,新疆已建成产能达230万吨,已投产产能接近155万吨,粗略估算,今年迄今新疆地区月均投产量在15万吨左右。而去年12月,投产产能仅在5万吨。四季度,尽管新疆地区受寒冷天气影响,产能新建会放缓,到明年3、4月才会恢复建设,但是对于已经建成的产能,年底前,东方希望、新疆起亚、天山、嘉润等铝企还将进一步投产或者加大运行产能。不过,这部分新的产出,暂时对市场供应影响不大,因为新疆已经进入到“双白”时期,受棉花收割和雪山封山等季节性因素影响,铝锭外运困难。因此,真正供应到市场,可能要到明年开春,届时不排除电解铝供应出现小规模井喷的可能。
(三)现货库存居高不下,同比大增150%
供应保持宽裕的同时,消费增长却持续走疲。根据CRU统计数据,今年国内前三季度新增的累积消费量大约在120万吨,而去年同期的消费增量则接近180万吨,今年消费的增长明显缩水,并远低于供应的增加。
同时,从我们持续跟踪的国内四地(上海、无锡、杭州、南海)库存数来看,“十一”长假节后各地库存出现激增,节后两周每周增幅分别在7.4万吨和3.2万吨,截止到11月15日,国内现铝库存数在99.2万吨,继前两周小降之后,重新回到上升轨道。相比去年同期,也继续稳定在150%以上的增幅。绝对量上来看,已连续5周高企在99万吨附近,处在两年多来的记录高位。
库存居高不下,而下游又逐渐入冬,11月开始电解铝最大的消费--型材的生产已经有所放慢,订单情况甚至差于去年同期;铸造铝合金、铝绞线等的铝下游制品也苦于订单薄弱,产销两淡。预计到明年开春之前,消费的疲态将继续保持。
三、短时期内,成本对铝价难言支撑
(一)铝厂盈亏状况分析:近4成铝产能处于亏损
由于11月西南已进入平水期,电价有所上调,紧接着12月到明年4月又将迎来枯水期,届时每度电价较丰水期时将增加近1毛钱,相应增加铝用电成本近1400元/吨。目前,西南地区除广西外,已经处于亏损,而河南(6月传闻的8分钱优惠电价实际并未执行)及山东使用网电的铝厂成本更是远高于当前的价格。
(二)成本对价格支撑作用分析:铝厂减产难,成本支撑弱
按照一般的生产经营规律,成本线对价格存在一定的支撑,这主要是通过企业在价格逼近或者跌破成本线时,及时降低产量,对市场的供应规模造成明显削减,使供需结构得到改善,从而抬高价格。然而在电解铝的生产冶炼中,这一过程却不容易实现,也就意味着,铝成本对价格的支撑在相对长时间内,作用并不显着。
我们对国内各地铝厂的盈亏情况进行加权平均,测算得到目前铝厂的整体平均亏损接近200元/吨(见图表7),且是从11月初开始。粗略地将该种情况作为对整体的表征,并与铝厂停产导致的损耗进行比较。我们以一台288KA的电解槽(月产量60吨)为例,如果保持每吨铝200元的亏损,一个月持续生产产生的亏损就在1.2万元(200*60),而关停一台槽子的损耗大约在30万元,只要生产的累计亏损不大于关停槽子的损耗,那么铝厂就会坚持负利生产。在吨铝200元的亏损状态下,单个槽子继续运行的周期可长达25个月(30/1.2)。以此类推,如果吨铝亏损1000元,继续运行的周期仍然有5个月(30/6)之久。基于铝厂生产的这种特殊性,短时间内(保守估计未来三个季度)全国大范围减产的概率非常低,成本线对价格的支撑薄弱。
四、总结:收储后,恐重归弱势
收储的短暂利好,令近日沪铝的表现稍优于其他基金属,但周五涨势已经明显乏力,期铝市场再次选择了观望,这也符合目前现货畏高难成交的状态。不过,由于接下来两周,剩余30万吨的铝锭将继续招标,预计会令空头有所忌惮,沪铝主力在月底之前预计以15250-15550元/吨震荡观望为主。但是,基于供需面的状态,今年的供给增量预计比去年高出30-40万吨,而整体消费增量却明显低于去年,11月建筑型材的销售又逐渐入冬,型材厂预期悲观,需求再回暖也要等明年开春。鉴于此,铝价在全部收储结束之后,恐重归弱势。
(责任编辑:盈盈)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