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综述:
从本周内外盘的基本金属价格变化来看,内外盘基本金属均呈冲高回落之势,从内盘来看,本周沪期基本金属均呈冲高回落之势,从涨跌幅来看,本周沪铅以微涨0.4%呈万绿丛中一点红,在剩余的五个品种中,除沪锡回落1.29%之外,其余品种均回落3-4%之间,其中沪镍回落4.22%领跌;从外盘来看,LME基本金属亦呈冲高回落之势,与沪期基本金属略有所不同的是,本周外盘基本金属中只有伦锡微涨0.07%,其他品种均呈回落之势,从周度涨跌幅来看,伦锌以回落7%领跌基本金属,伦铅以6%的跌幅紧随其后。
本周内外盘基本金属价格从联动关系来看,以外盘带动内盘为主。从影响因素来看,金融属性仍为主导,商品属性次之,从金融属性来看,本周是一个宏观经济事件频发的超级周,主要集中于美国的GDP与非农数据、中美欧三大经济体的制造业PMI数据、OPEC会议、美联储官员的讲话与经济褐皮书、欧央行行长德拉吉的讲话与意大利的宪法公投及奥地利的总统选举等方面。
从本周美国商务部公布的美国三季度GDP数据来看,美国三季度实际GDP修正值3.2%,创两年新高;其预期为3.0%,初值2.9%。美国三季度GDP平减指数修正值1.4%,预期1.5%,初值1.5%。从分项数据来看,美国三季度个人消费支出向上大幅修正,其占GDP比例接近70%。美国三季度个人消费支出(PCE)年化季环比修正值2.8%,预期2.3%,初值2.1%。美国三季度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年化季环比修正值1.7%,预期1.7%,初值1.7%。消费的上修既反映在商品上,也反映在服务上。其反映了在非耐用品消费商和汽车零部件上消费的增加,服务的消费的增加则主要来自住房和公用设施。
从本周公布的美国ISM制造业PMI数据来看,11月ISM制造业指数创5个月最大增幅,表明美国企业正从进一步回升的国内需求中得到支撑。但尽管商业投资的回升可以提振制造业前景,美元近期的升值可能导致出口市场需求的放缓,从而拖累制造业进一步回升。
从本周美国劳工部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来看,11月非农就业表现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失业率创下危机以来的新低,但薪资的增长不及预期。从行业看,11月,专业和商业服务新增的工作岗位最多,为6.3万个;其次是医疗保健行业,新增了2.8万个工作岗位;建筑行业则增加了1.9万个。从当前来看,根据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反映的美联储12月已接近100%,这表明美联储12月加息已完全被市场pricein。
从本周美联储公布的经济褐皮书来看,大多数地区的经济活动在10月初至11月中期持续扩张,各地区表现各异但前景仍然正面,费城、克里夫兰和堪萨斯城地区经济呈现略微增长,纽约联储地区称经济活动持平;六个地区呈现温和扩张。美联储各地区留意到,整体物价压力略微偏上行,大多数地区称零售销售增长,但汽车销售略微下滑。
从本周美联储官员的讲话来看,达拉斯联储主席卡普兰表示,美国正接近充分就业,通胀率正升向2%的通胀目标,他重申应当在不远的将来撤出部分宽松措施的立场,其维持美国GDP预期不变,希望保持耐心,让形势继续发展,美联储货币政策必须考虑可能出现的美元升值的因素,如果经济前景好转,中性利率可能升高;克里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则表示,现在加息有助于经济持久发展,而非伤害经济复苏,未来某个时候,美联储突然快速加息可能导致经济陷入衰退,当前,市场预期美联储12月加息的概率超过95%,今年以来,梅斯特多次呼吁美联储继续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提升25个基点,她表示,美联储应尽早加息,因为这样能避免在未来经济过热时,如通胀超过2%目标的时候,美联储不得不迅速加息,美联储突然快速加息,可能导致经济陷入衰退,这会让社会中最脆弱的人群,受到伤害;此外美联储理事鲍威尔表示,美联储11月会议以来,美国加息的概率在明显增加。这与美联储11月会议纪要透露的信息一致。目前市场预计美联储12月加息概率超过95%。
从本周公布的中国官方制造业PMI数据来看,11月制造业PMI为51.7%,比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创逾两年来新高,显示经济景气较好。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PMI为53.4%和50.1%,分别比上月上升0.9和0.2个百分点,景气均有所改善,且均高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I为47.4%,低于上月0.9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收缩区间,降幅有所加大。从需求方面来看,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与新订单指数均呈小幅回升之势:一方面,在当前美国经济复苏相对良好而欧元区和日本经济较弱的情况下外需仍以弱势运行为主;另一方面,短期房地产投资仍然较好,盈利回升使得制造业固定投资企稳,企业需求总体小幅改善的可能性较大。从供给方面来看,产出指数与就业指数均呈小幅回升之势:一方面是由于固定投资继续小幅改善,加上工业品价格上涨而库存较低,制造业企业生产意愿仍然较好,结合11月电厂耗煤量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继续保持平稳,另一方面,企业盈利回升带来制造业就业小幅改善。从库存方面来看,原材料库存指数与产成品库存指数呈一升一降之势:一方面,企业继续增加原材料库存,不过需求相对偏好,而企业产出也并未大幅增加,产成品库存继续明显回落;另一方面,目前工业品价格加速上涨,而工业品库存仍然偏低,不过企业仍然并没有显著增产意愿,这背后仍然是企业对未来预期相对偏弱。
从本周欧央行行长德拉吉在欧洲议会的表态来看,一方面,尽管经济和政治存在不确定性,但欧元区经济抵住了不利因素,在缓慢稳步复苏,且这种复苏会持续下去,这部分要归功于欧洲央行的货币刺激政策,欧洲央行将会评估各种可能的选择,依然维持非常宽松的货币环境,以提振通胀回升至目标水平:略低于2%;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如果英国经济在贸易、移民和外国直接投资方面降低开放程度的风险变为现实,创新和竞争都将受到负面影响,因而影响生产率和潜在的产出。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经济将首先受到影响。
从本周即将开始的意大利公投与奥地利总统选举来看,一方面,意大利此次修宪公投是其内政,与英国退欧公投和美国大选的影响不可同日而语,但之所以仍然值得关注,并不是此次公投本身有多重要、而是市场担心公投如果失败可能引发的一系列蔓延效应连锁反应;另一方面,奥地利要举行总统选举,可能诞生欧洲二战以来首位极右翼国家领导人,奥地利自二战后一直是实质上的“两党制”--社民党和人民党或轮流或联合“坐庄”,但今年这两个党却双双被淘汰,激进的“自由党”意外取得领先。本周末展开竞争的两位参选人分别是极右翼“自由党”候选人NorbertHofer和相对温和“绿党”支持的独立候选人候选人AlexanderVanderBellen,目前Hofer在民调中小幅领先,Hofer可能支持奥地利发起脱欧公投,Hofer反对中央集权型的欧盟,也反对土耳其加入欧盟,同时拒绝接收移民。奥地利与欧盟的融合非常深,不管是贸易、旅游、还是资本流动,实际上很难脱离欧盟,即便Hofer上台。但他的态度将对整个欧洲发出重大信号--在经济持续低迷、难民不断涌入的背景下,欧洲终于出现了二战以来第一个极右翼国家首领。这一点对欧洲的影响某种程度上比意大利公投更为深远。
而从本周的OPEC会议来看,OPEC减产协议的具体内容包括:OPEC所有成员国同意将日产油量减少120万桶,新日产目标为3250万桶;非OPEC国家同意日产量减少60万桶,十五年来首次减产的俄罗斯占一半;OPEC将建立专门委员会监督减产;暂时中止印尼的OPEC成员资格。该协议达成后,国际原油价格出现了连缀三天的大幅上涨。
从供需基本面来看,各品种之间存在小幅的差异:锌方面:一方面,本周嘉能可12月1日就业务作出简报,指债务削减计划接近完成及资本结构重新定位,料2016年底净债务按计划达至165至175亿美元,目标于整个周期内将净债务与EBITDA比率最高定为2倍,同时所得强劲的自由现金流按当前价格计算更为稳固。关于外界广泛关注的锌矿复产问题,嘉能可依旧维持在时机合适时复产的表态,公司将继续对改革措施及价格的稳固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市场环境合适时择机复产。目前初步公布的2017年产量计划来看,明年锌产量1190±25千吨,较2016年计划产量增加9万吨,主要体现在Antamina矿山增产。另一方面,本周沪锌经历了从涨停到跌停,究其因来看,首先是原油的下挫引领了市场的悲观情绪,金属全线下跌;其次是流动性担忧,SHIBOR大涨至两个月高位,因市场流动性吃紧;最后是监管层逐步推出举措来抑制近期明显过热的品种。
镍方面,一方面,本周由金川集团公司投资的印尼WP&RKA红土镍矿项目,在印尼北马鲁古省奥比岛开工建设,标志着金川集团正式进入红土镍矿领域,该项目采用目前最先进的全密闭、节能环保型冶炼工艺,年处理矿石170万吨,年产镍铁20万吨。该项目将于2018年底建成投产;另一方面,本周五菲律宾环保部宣布将在下周公布关停矿场的名单,在当前菲律宾41家镍矿中已有10家关停,另有20家面临可能的暂缓生产,如若在下周菲律宾政府公布关停矿场名单,则需要统计关停的产能,如果关停产能占比较大,则会使得市场再度炒作镍矿的供需短缺,从而再度推升镍价。
交易分析:
交易小结:
本周交易主要以沪铜为主,依托2小时线与日线及其他辅助技术指标进行综合判断,仓位仍控制在30%以内。在交易过程中,以日线作为趋势判断的依据,以2小时线作为进出场及持仓的依据,而后在资金进出与风险识别等指标的辅助判断下作出最后的判断。从本周沪铜的技术图形与辅助技术指标来看,沪铜短时间内仍将呈现震荡回落之势,空单可以继续持有。
风险因素:
1.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向;
2.中国通胀数据;
3.欧央行、澳洲联储、加拿大央行议息会议;
4.美联储官员讲话;
5.欧美国家的服务业PMI数据;
6.欧元区三季度GDP同比;
7.美国工厂订单与耐用品订单数据及消费信贷数据。
中大期货 黄臻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