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宏观面上,国内经济运行态势稳中向好,下半年国内经济将以稳增长为目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将继续发力显效。美国7月非农数据低于预期,市场定价的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大幅提高。虽然关税冲突逐步退潮,但中美贸易局势后期仍存在不确定性。
供给端,二季度全球主要铜矿企业的产量呈现环比增长趋势,与前期相比,铜精矿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一定缓解。目前铜精矿加工费仍处于负值,副产品收益能弥补部分亏损,但冶炼厂盈利状况仍不甚乐观。因国内尚未出现冶炼厂因缺矿而大幅减产的现象,预计8月电解铜产量仅小幅回落,仍处于高位水平。需求端,国网投资相对稳健,但光伏抢装后增速下降对铜消费有一定拖累作用。汽车行业表现稳中向好,新能源汽车市场和海外出口仍是关键增长点。空调行业正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内销市场的国补政策边际效应将逐渐减弱,海外市场面临补库存周期结束及关税高企的双重挤压。得益于铜消费的韧性,国内铜社会库存的累库现象并不明显,整体库存仍相对偏低。总体而言,预计沪铜8月以弱势震荡行情为主,主力合约上方压力位79160元/吨,下方支撑位77300元/吨。
正文
一、沪铜7月宽幅震荡
沪铜在7月整体以宽幅震荡行情为主,运行区间为77700-80990元/吨。宏观面上,一方面,反内卷+稳增长政策提振有色金属需求,政策东风为铜价提供支撑。另一方面,7月初随着特朗普“对等关税”90天暂缓期的最终期限临近,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令市场表现谨慎。随后美国与多国陆续达成贸易协议,市场的担忧情绪得到一定缓解。基本面上,铜精矿现货TC出现止跌回升的迹象,全球铜精矿供需偏紧的局面略有修复,但改善程度相对有限。国内铜下游消费虽处于传统淡季,需求韧性仍存。
二、铜供给端分析
2.1 全球铜矿市场延续偏紧局面
智利作为全球主要的铜矿生产国和出口国,过去十年中其在全球铜的市场份额从30%下降到24%。这主要由于受到采矿条件严峻、矿石品位降低、水资源短缺以及重大投资项目推迟等问题影响。同时秘鲁和刚果等国家铜产量增长迅速,铜矿床潜力巨大,也影响了智利铜产量在全球的占比。不过目前智利仍保持着全球最大铜生产国的地位。从智利铜生产情况来看,智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智利铜产量达到550万吨,同比增长4.9%,仍低于2018年的580万吨历史高点。随着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和安托法加斯塔(Antofagasta)等矿企增产,智利正逐步恢复产能。
今年6月智利铜产量达到42.44万吨,同比下滑6%。今年1-6月智利铜产量达到265.9万吨,同比增长2.8%。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作为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商,在今年上半年的铜产量同比增长9%,标志着该公司在经历了长达数年的生产滑坡后迎来了关键转折。此次产量反弹得益于企业多项战略调整的协同:首先,高品位矿区优先开采。通过临时调整开采顺序,集中开发矿藏更富集区域,弥补了矿石品位不断下降的长期困境。尤其在Ministro Hales矿区,矿山排序优化令运营效率大幅提高;其次,关键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Rajo Inca项目的初步投产使Salvador矿区产能提升,Quebrada Blanca的新贡献也为增产提供支持。同时,El Teniente矿区引入的新型块体崩落技术显著提高了矿石回收率;再次,运营环境改善。2024年末与工会达成的劳资协议稳定了生产环境,加之智利北部气候条件较为理想,有利于开展露天矿作业。设备维护方案优化也减少了计划外的停机。智利Codelco2025年计划产量139.1万吨,同比增长4.7%。本次增长可能得益于老旧矿山技改投资(如Chuquicamata选矿厂升级)和运营效率提升;此外,智利矿企安托法加斯塔公司(Antofagasta)作为智利第二大铜生产商。该公司今年上半年铜产量为31.49万吨,较去年同期的28.47万吨增长11.06%。这主要要得益于洛斯佩兰布雷斯(Los Pelambres)和森蒂尼拉(Centinela)矿山产量的强劲增长。目前Antofagasta仍维持2025年66-70万吨的产量目标不变。智利国家矿业协会预计2025年铜产量将达到540万至560万吨。智利还计划进行重大投资以加强其采矿业,计划2025年投资额为47.27亿美元,投资主要集中在关键矿山的改造项目,以应对品位较低的矿石问题。
出口方面,2024年智利向中国出口铜矿石总量为1,580万吨(含铜精矿、粗铜及电解铜),占智利铜矿石总出口量比例46.3%。今年6月智利铜出口量为1502950吨,当月对中国出口铜29990吨,铜矿石和精矿出口量为1126625吨,当月对中国出口铜矿石和精矿809837吨,对华铜和铜矿出口量都有回落。
继刚果民主共和国在2023年取代秘鲁成为全球第二大铜生产国之后,秘鲁的市场地位受到挑战,目前秘鲁铜矿产量位于智利和刚果(金)之后。秘鲁能矿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5月秘鲁铜产量为22.08万吨,同比下滑4.6%。1-5月秘鲁铜产量为110.76万吨,同比增长2.89%。墨西哥集团旗下的南方铜业(Southern Copper)仍是秘鲁最大产铜商,1-5月该矿铜产量为17.60万吨,增长1.1%。班巴斯铜矿已经成为秘鲁第二大铜矿山。1-5月该矿铜产量为17.29万吨,同比增长70.1%,取代塞罗贝尔德(Cerro Verde),后者产量为16.50万吨,同比下降9.9%。今年班巴斯铜矿产量在4月、5月均创下月度产量最高,并有望取代南方铜业成为最大产铜企业。按照目前速度,以及月度平均产量超过3.4万吨,公司能够达到36-40万吨的2025年度目标。秘鲁矿业部长预计2025年铜产量将小幅增长至280万吨,矿业投资预计将至少达到48亿美元。
受益于中国企业近年来投资,刚果(金)铜矿产量增长步伐加快,取代秘鲁成为全球第二大铜生产国,智利与刚果的产量差距缩小至238万吨,创历史新低。2024年刚果(金)铜产量为330万吨,市场份额从2011年的3%增至2024年的14.3%。其中艾芬豪矿业公司(Ivanhoe公司)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卡莫阿-卡库拉(Kamoa-Kakula)铜矿是全球已探明储量排名前五的巨型铜矿,该项目总资源量达4200万吨铜金属量,且矿石平均品位高达4.5%,远超行业?1.5%的平均水平。得益于加工能力提升和运营优化,其产量在2024年同比增长12%至437,061吨,创下历年来的新高。今年5月18日因该地区地震活动引发严重洪灾,卡莫阿-卡库拉铜矿地下矿被迫关闭。6月7日卡库拉铜矿西区在“安全且谨慎”的情况下恢复运营,随着必需的铜精矿供应到位,现场冶炼厂有望在9月份投产,首批产品将在2025年10月产出。其将2025年铜产量预期设定为37万吨-42万吨,该预期较1月份设定的前生产目标(52万吨-58万吨)下调了28%。
据ICSG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矿产铜产量2283.5万吨,同比增长2.76%。全球铜矿供应面临着诸多干扰因素,每年平均干扰率约5%。2024年全球铜矿干扰率低于往年水平,主要由于2024年铜矿增量来自中国以及中资企业在刚果金的矿山,以往中资企业面临的生产干扰率会相对较低,产能爬坡容易超预期。同时由于项目/扩建的新增产量和少数主要矿山的产量改善被Cobre Panama矿山的关闭部分抵消,该矿山关停导致2024年全球铜矿产量减少33万吨。步入2025年,2025年5月全球矿山产量同比上升6.12%至200.57万吨。5月全球矿山产能250万吨,同比增长3.52%。国际铜研究小组预计2025年全球铜矿产量增幅为3.5%,产量增长主要得益于刚果民主共和国(包括Kamoa-Kakula)和蒙古国(Oyu Tolgoi地下矿山)产能的提升,及俄罗斯Malmyzhskoye矿的启动。同时一些扩建项目和一些中小型矿山的启动也将推动产量增长。这意味着在2025年全球铜矿产量增量中,中资企业的铜矿增量占比会下滑,从2024年的84%降至2025年48%,使得2025年的铜矿干扰率高于2024年。此外,?2025年新建投产项目有限,更多是2024年项目的持续爬产及老矿山复产、扩建,增量于2025年逐渐体现。2025年铜精矿增量更多集中于南美及非洲地区,两者占全球增量近70%。智利国家铜业委员会预计2025年铜需求将达到2740万吨,增幅为3.2%,并预计2026年铜均价为4.25美元/磅。
从全球精炼铜供需格局来看,根据国际铜研究组织(ICSG)的最新月度报告,2025年5月全球精炼铜产量为240万吨,而消费量为230万吨。5月全球精炼铜市场供应过剩9.7万吨,而4月份为短缺8万吨。经主要消费国保税仓库库存调整后,2025年5月全球精炼铜市场供应过剩6.7万吨,而4月份为短缺7.4万吨。2025年1-5月全球精炼铜市场供应过剩27.2万吨,去年同期为过剩27.3万吨。2025年全球精炼铜产量增速预计将放缓至1.6%,达到2845.76万吨。虽然中国电解产能扩张及印度尼西亚和印度新冶炼厂/精炼厂的铜产量实现增长,但精矿供应受限将制约初级电解精炼铜产量的增幅。ICSG预计2025年全球精炼铜市场将出现28.9万吨的供应过剩,2026年则预计将有20.9万吨的过剩。
2.2 铜精矿加工费低位回升
目前国内铜矿山生产存在生产事故、环保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干扰,因此国产铜精矿增量较为有限,大多受扩建项目带动,国内可开发新投产的超大型优质铜矿项目稀少。可见的仅有中铝集团凉山州红泥坡铜矿和紫金矿业西藏朱诺铜矿。据Mysteel数据显示,2025年1-5月我国铜精矿产量为72.22万吨,累计同比增长5.3%。其中5月铜精矿产量为15.79万吨,环比增长16.29%,同比增长11.3%。
国内铜精矿增量较少,全球铜精矿增量大部分来自海外,而新增冶炼产能又主要集中在中国,因此在国内供不应求的背景下,中国对进口铜精矿需求量保持在高位水平。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铜精矿进口总量2811万吨,同比增长2.1%。步入2025年,1-6月铜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为1477万吨,累计同比增长6.18%。中国6月铜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为235万吨,环比下降1.91%,同比增长1.77%。智利是第一大供应国,当月从智利进口铜矿砂及其精矿67.43万吨,环比下降7.8%,同比减少14.44%。秘鲁是第二大供应国,当月从秘鲁进口铜矿砂及其精矿52.33万吨,环比下降15.44%,同比增长7.11%。从铜精矿港口库存来看,据Mysteel统计,截至8月1日,中国铜精矿港口库存为42.1万吨,较上一期增长1.2万吨,处于年内低位及近年来同期低位水平,对后期冶炼厂扩产较为不利。
今年一季度铜精矿现货TC指导价为25美元/干吨,但3月底时CSPT未敲定二季度的铜精矿现货指导价,当时国内铜精矿现货加工费已跌至-20美元/干吨之下。随后步入二季度,国内冶炼厂迎来集中检修,但国内精铜产量仍稳中有增,加工费并未止跌,反而继续回落至-40美元/干吨之下。6月27日,Antofagasta与中国冶炼厂2025年中谈判结果TC/RC敲定为0.0美元/干吨及0.0美分/磅,远超市场预期。同时自6月底以来,铜精矿现货TC已出现小幅回升,这表明铜精矿供应紧张的局面较前期略有改善。据SMM数据显示,8月1日进口铜精矿指数报-42.09美元/干吨,较7月初下滑2.16美元/干吨,较去年同期下滑48.64美元/干吨。目前铜精矿加工费尚处于负值,虽然副产品收益能弥补部分亏损,但冶炼厂盈利状况仍不甚乐观,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压力尤为明显。
2.3 7月国内电解铜产量将继续增长
SMM数据显示,7月中国电解铜产量为117.43万吨,环比增长3.94万吨,增幅为3.47%,同比增长14.21%。1-7月累计产量为776.73万吨,同比增加82.08万吨,增幅为11.82%。推动7月电解铜产量大幅提升的原因有以下方面:首先,新投产的冶炼厂的产能利用率快速走高,产量超出市场预期;其次,前期因环保检查导致产量下降的冶炼厂在7月已恢复生产;再次,7月各地硫酸价格高位运行,一定程度弥补了冶炼亏损。但与此同时,企业也面临着不利因素,冷料供应趋紧使得部分冶炼厂出现了小幅减产的现象,预计减产情况将延续到8月。从开工率来看,7月电解铜行业的样本开工率为88.19%,环比增长2.43%。用铜精矿冶炼厂的开工率为92.3%,环比增长3.2%;不用铜精矿(废铜或阳极板)冶炼厂的开工率为68.5%,环比下降0.6%。
预计8月全国电解铜产量仅小幅回落。8月有检修计划的冶炼厂仅1家,其引发的产量下降量较低。虽然铜精矿和冷料供应紧张使得8月减产的冶炼厂数量较7月增加,但检修结束和华东新投产的冶炼厂继续爬产仍为电解铜产量提供一定支撑。预计8月国内电解铜产量为116.83万吨,环比下降0.6万吨,降幅为0.51%,同比增加15.48万吨,增幅为15.27%。1-8月国内电解铜产量为116.83万吨,同比增加97.56万吨,增幅为12.26%。8月电解铜行业的样本开工率为87.81%,环比下降0.38%。用铜精矿冶炼厂的开工率为92%,环比下降0.3%;不用铜精矿(废铜或阳极板)冶炼厂的开工率为67.5%,环比下降1%。步入9月后,因有检修计划的冶炼厂增至5家,涉及产能90万吨,预计9月电解铜产量将继续下滑。
进口方面,据海关总署数显示,1-6月中国精炼铜进口量为165.58万吨,同比下滑8.42%。其中6月精炼铜进口量为30.05万吨,环比增长18.74%,同比增长5.11%,略高于市场预期。从进口国来看,与5月相比,6月中国自非洲及俄罗斯进口的电解铜量有明显提高。一方面,随着非洲部分冶炼厂的发运受阻问题在4月后得到解决,6月中国迎来了进口铜的集中到货。另一方面,海外冶炼厂面临严峻的减产问题,今年以来日本、澳大利亚、南美等多家矿山、冶炼厂相继出现减产甚至停产现象。铜精矿现货TC低位运行提升了冶炼厂经营压力。在此背景下,中国电解铜进口渠道已转向非洲、俄罗斯等“非注册电解铜”主要产地。预计7月电解铜进口量继续减少。首先,南美、非洲地区电解铜继续流向美国,智利多家冶炼厂仍未恢复产量。其次,特朗普政府于8月1日对铜加征50%关税,7月可能是搬铜赴美的最后时间窗口。再次,印尼部分新增产量弥补了印度电解铜长单的缺口。
出口方面,6月中国精炼铜出口量为7.9万吨,环比增长134.19%,同比下降49.92%。6月精炼铜净进口22.7万吨;1-6月中国精炼铜出口量为30.79万吨,同比增长1.97%。其中美国拟对铜进口加征关税的政策预期令外盘保持高溢价,LME与COMEX价差维持于1200-1500美元/吨附近,吸引国内不少企业出口精铜至美国。上半年我国精铜出口至美国累计9.4万吨,同比增长463.5%;出口至越南累计5.4万吨,同比增70.6%;出口至中国台湾累计为5.1万吨,同比下降59.2%;就7月而言,国内中国至美国复出口动作规模减少,冶炼厂主动出口量集中于7月上旬。预计7月精炼铜净进口或将小幅增加。
2.4 上半年中国废铜进口量微幅下滑
6月中国废铜进口量为18.32万吨,环比降1.06%,同比增8.49%,泰国是第一大供应国,当月从泰国进口废铜2.62万吨,环比增23.54%,同比增140.44%。日本是第二大供应国,当月从日本进口废铜2.54万吨,环比增27.95%,同比增20.28%。上半年中国废铜进口量114.54万吨,同比下滑0.38%。主要因4月美国宣布对铜产品加征关税后,美国铜价居高不下,且美国废铜出口至中国的物流成本因关税预期而增长,抑制我国废铜进口。从进口来源国看,上半年自日本进口废铜14.3万吨,同比下降0.3%;自美国进口废铜13.3万吨,同比下降42.0%;自泰国进口废铜12.9万吨,同比增长60.5%。
2.5 国内铜社会库存低位震荡
结合全球铜显性库存来看,截至2025年8月1日,LME、COMEX、SHFE合计库存44.99万吨,较6月底增长87190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0.61万吨。前期在美国可能对铜进口征收关税的预期驱动下,大量精炼铜从全球各地运往美国,这导致COMEX铜库存快速攀升的同时,全球非美地区库存(如LME、上期所)骤减,引发了阶段性供应紧张的局面。随着关税落地,美国进口铜速度开始放缓,全球非美地区库存逐步恢复。近期原计划运往美国的铜开始转向LME仓库,这推动LME铜库存迎来了新一轮累库。国内电解铜社会库存方面,自5月中旬以来,国内电解铜社会库存处于低位震荡格局中。上周国产铜到货量略增,进口铜仍偏低。而下游采购意愿在月末阶段较为低迷,国内铜社会库存在供增需减之下呈现小幅累库趋势。据Mysteel数据,截至8月4日,国内电解铜社会库存为13.43万吨,较前一周增长0.93万吨,较7月初增加0.49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21.49万吨。
就国内保税区库存而言,自6月以来,保税区库存呈现增长趋势。据SMM数据,截至7月31日,国内电解铜保税区库存为8.11万吨,较一周前减少0.11万吨,较7月初增长0.82万吨,较去年同期1.53万吨。近期保税区库存出现去库,主要由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提单到港量减少,虽然国内冶炼厂有部分出口至保税到货,但总体入库量较此前仍有下降。后期随着进口亏损收窄,市场进口需求有望提升,叠加上海外注册铜到货量较低,预计保税区库存短期将延续下降趋势。
三、终端需求分析
3.1 电网投资需求仍有韧性
我国的电网建设已高歌猛进了十多年,目前已经组网完毕,这意味着电网投资已从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5年1-6月我国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为2911亿元,同比增长14.6%。国家电网计划在2025年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全年电网投资有望首次超过6500亿元,同比增长约8%。2025年国家电网投资按紧迫性排序为——特高压项目>配网设备项目>输变电项目。2025年特高压项目的核准和开工速度有望明显加快,以适应能源输送的迫切需求。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2025年1-6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3635亿元,同比增长5.9%。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亿千瓦,同比增长54.2%;风电装机容量5.7亿千瓦,同比增长22.7%。随着上半年光伏抢装结束,下半年新增发电装机面临下滑压力,预计电源投资增速较上半年将有所放缓。根据中电联预测,2025年我国新投产发电装机有望超过4.5亿千瓦,其中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过3亿千瓦,风光合计装机将超过火电,电网端建设作为电力转型推进和新能源消纳的关键一环,有望延续较快增长态势。
从我国电线电缆企业开工率来看,据SMM数据显示,7月电线电缆企业开工率为71.61%,环比下降0.8%,同比下降1.33%。上周SMM国内铜线缆企业开工率为67.34%,环比下降3.49%,同比下降24.16%,低于预期2.96%。目前下游各行业订单表现平淡,大型电网投资项目的建设进程略有放缓。在多数下游企业看跌后市、消费情绪低迷的背景下,原料采购以刚需为主,心态较为谨慎。随着上周四铜价走低,市场有部分零散小单,排产计划安排至本周。预计本周铜线缆企业的开工率为66.2%,环比降幅收窄至1.13%,同比降幅扩大至26.09%。
3.2 新能源汽车产销保持快速增长
国内汽车行业在经历高速增长到平稳发展的转变后,市场竞争格局正愈发严峻,但政策环境优化和市场需求升级给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今年以来,在新一轮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并提前落地的同时,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焕新也刺激了车市需求,共同推动了汽车产销稳步增长。今年1-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产量增速较1—5月收窄0.2个百分点,销量增速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6月汽车市场延续良好发展势头,产销同比增幅超过10%,且内需和出口均表现较好。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9.4万辆和290.4万辆,环比分别增长5.5%和8.1%,同比分别增长11.4%和13.8%。
7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7.2%,同比下降2.2%,环比上升0.6%,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景气度有所下降。7月车市步入传统消费淡季。在部分地区补贴政策阶段性退坡、汽车消费金融返佣下调及厂家促销力度收缩的影响下,消费者持有观望心态。虽然年中冲量一定程度透支了7月的需求,但得益于前期积累订单的有效消化及暑期旅游热潮的带动,汽车市场热度仍相对较高。
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内汽车市场的增长引擎,其产销量和保有量快速增长,对整体汽车销量的增长有较强的支撑作用。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26.8万辆,环比下滑0.16%,同比增长26.4%。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2.9万辆,环比增长1.68%,同比增长26.7%,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5.8%。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中国政府在实施老旧内燃汽车报废并置换为新能源汽车时,给予比燃油车更高补贴的政策。截至4月24日,利用该政策置换的车辆已达271万辆。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各大车企加大出口力度,以拓展利润空间。6月中国汽车出口强劲增长,展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强劲动能。今年6月汽车出口59.2万辆,环比增长7.4%,同比增长22.2%。今年1-6月汽车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今年6月和今年前6个月,传统燃油车出口均出现同比两位数下跌,但新能源汽车出口快速增长,成为拉动我国汽车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力。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20.5万辆,同比增长1.4倍,占出口总量34.63%;1-6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考虑到中国汽车出口面临着欧盟加征关税等外部环境压力,中汽协预计2025年我国汽车出口约620万辆,同比增长5.8%,主要动力来自于中国汽车行业竞争力提升和全球南方国家市场的小幅增长。
从政策支持来看,为继续充分有效发挥“以旧换新”的政策促进效用,2025年1月17日商务部等八部门发布了关于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政策明确了国家补贴标准上限和旧车持有时间标准。与2024年“两新”政策相比,2025年政策补贴资金更多、力度更大、范围更广、机制更优,预计政策将更加显效发力。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初步测算,2025年享受报废更新补贴的乘用车将超过500万辆,享受置换更新补贴的乘用车超过1000万辆。同时前期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下半年在“两新”政策有序实施、新能源免购置税优惠面临退坡、企业新品供给丰富的背景下,汽车消费有望继续增长。不过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仍然存在,行业盈利水平将有所承压。中汽协预计2025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3290万辆,同比增长4.7%。预计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600万辆,同比增长24.4%。
3.3 6月空调内外销表现分化
今年6月中国家用空调生产1878.2万台,同比增长2.2%;销售1962.2万台,同比增长3.6%。内销方面:6月家用空调内销规模为1230.9万台,同比增长16.5%。6月家用空调内销表现主要得益于高温刺激,区域市场和渠道市场分化明显。区域方面,6月东北和中部区域部分省市受到高温天气影响,空调需求得到明显增长。与东北市场相比,华南中南部等地表现不太理想,除受到雨水天气偏多的不利因素外,部分区域国补刹车也一定程度削弱了对换新需求的刺激;渠道方面,线上销售产品在国补助力下更显价格优势,增长相对稳健;而线下的价格略超出线上,且国补政策难以惠及部分小经销商,经营环境有所承压。步入7月后,华北中南部至华南北部大片地区也迎来最强高温,多地高温频发有利于库存去化,但国补的限制可能会使部分换新需求难以被有效激发。消费增长不及预期,反馈到生产端即是排产下降。7月家用空调内销排产1001万台,较去年同期内销实绩增长8.1%;8月内销排产617.5万台,同比下滑19.2%;9月内销排产562.5万台,同比下滑7.8%。在政策刺激边际效应逐渐弱化、区域补贴分配不均、需求被提前透支的背景下,显然厂商将更趋向于采取降低排产、优化库存的策略。
外销方面,6月家用空调出口量为731.3万台,同比下降12.7%,呈现趋势性下滑。这主要是由于受到了抢出口退温、前期透支订单、关税影响显现和基数效应抬升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7月家用空调出口排产579.4万台,较去年同期出口实绩下滑16.3%;8月出口排产506万台,同比下滑8.3%;9月出口排产502.5万台,同比下滑16.6%。下半年海外市场将以去库为主,空调出口形势难言乐观,一方面,三季度通常是出口备货高峰期,但前期中东、拉美、东南亚等地前期库存备货充足,目前库存已相对较高,后期海外补库需求将减少。在欧美补库存周期基本结束的同时,新兴市场渗透率趋缓,海外订单增量有限,后续增长将较为乏力。另一方面,为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中国空调企业出口产能将继续向海外转移。预计下半年空调出口将有所回调。
四、沪铜将弱势震荡
宏观面上,国内经济运行态势稳中向好,下半年国内经济将以稳增长为目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将继续发力显效。美国7月非农数据低于预期,市场定价的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大幅提高。虽然关税冲突逐步退潮,但中美贸易局势后期仍存在不确定性。
供给端,二季度全球主要铜矿企业的产量呈现环比增长趋势,与前期相比,铜精矿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一定缓解。目前铜精矿加工费仍处于负值,副产品收益能弥补部分亏损,但冶炼厂盈利状况仍不甚乐观。因国内尚未出现冶炼厂因缺矿而大幅减产的现象,预计8月电解铜产量仅小幅回落,仍处于高位水平。需求端,国网投资相对稳健,但光伏抢装后增速下降对铜消费有一定拖累作用。汽车行业表现稳中向好,新能源汽车市场和海外出口仍是关键增长点。空调行业正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内销市场的国补政策边际效应将逐渐减弱,海外市场面临补库存周期结束及关税高企的双重挤压。得益于铜消费的韧性,国内铜社会库存的累库现象并不明显,整体库存仍相对偏低。总体而言,预计沪铜8月以弱势震荡行情为主,主力合约上方压力位79160元/吨,下方支撑位77300元/吨。
中期研究院 欧阳玉萍 投资咨询号 Z0002627
2025年8月6日
(责任编辑:简儿)
标签:铜月报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