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内股市走低拖累,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铜8月6日早盘低开后震荡整理,盘中交投继续维持活跃,部分合约缩量减仓。沪铜主力911合约早盘以48,000元/吨开盘,尾盘收至47,900元/吨,下跌500元/吨;现货908合约尾市报收于48,120元/吨,下跌580元/吨。
短期来看,沪铜涨势有趋缓现象,因前期涨势过大,技术上存在回调压力,同时股市的回调也压制了金属价格。但中长期来看,经济形势转好暗示了铜价中长期回升势头已经恢复,因此,铜价短期回调将成为长期做多提供买入机会。
投资银行高盛也建议投资人应该对铜价升势进行获利了结,而高盛已经以18%的获利结清铜交易的多头部位,但由于长线看好,高盛同时表示还会伺机进场交易。高盛在近期研究报告中表示,鉴于铜将面临供应紧俏的问题,他们认为铜价预测可能有向上修正的倾向。
从基本面上看,在中国强劲的购买力推动之下,全球铜市供应过剩压力有所缓解。据国际铜业研究小组(ICSG)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09年1至4月份全球精铜矿产量同比减少1.3%,减少幅度低于第一季度的1.6%;同期精炼铜产量减少1.1%至589.1万吨,减少幅度亦低于第一季度的1.6%,其中新生产量基本持平于2008年的506.7万吨,再生铜减少8%至82.4万吨。消费方面,2009年1至4月份全球精炼铜消费量较2008年同期减少2.9%至592.7万吨,减少幅度低于第一季度的4%,ICSG继续将中国作为推动需求的主要因素,其数据显示,1至4月份中国表观消费需求同比增加38%,而除中国外的地区消费量为减少18.5%。
对比国内数据,中国海关总署初步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进口未锻造的铜及铜材47.6万吨,较5月份增加13%;1至6月份中国累计进口未锻造的铜及铜材223万吨,同比增长69%。另中国6月进口精铜矿65.6万吨,同比增长69%;1至6月累计进口铜精矿310万吨,同比增长16%。
另外,从库存变动来看,自7月份中旬以来,LME铜库存止住3月份以来持续减少势头开始回升,截止7月31日库存为280,875吨,较6月末为增加14,925吨,为近一个半月以来库存新高;同期,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库存量(每周统计数据)截止月累计为减少4,953吨。据市场人士表示,LME库存持续增加主要归因季节性因素,并且当前仍处于历史均值水平附近,因而对铜价的压力未能显现,不过仍不能忽视库存对铜价的潜在利空打压,如库存持续增加势必会市场造成压力。
综合来看,市场人气回升、美元走势和中国强劲的购买力成为拉动铜价的主要因素。但从当前经济形势来看,可能并不像市场预期的如此乐观,复苏之路将较为漫长,市场人气对铜价的支撑作用将逐渐减弱。因此,后期铜价涨势料将较为缓和,库存增加这一潜在利空因素也会成为铜价上行中一道主要障碍。
(责任编辑:麦兜)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