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回顾
今年3月份铜价始终维持着震荡反弹的行情。虽然全球宏观经济数字仍然不乐观,但是消费旺季以及政策性利好主导了铜价的反弹。特别是在中国国储的收储行为下,LME铜库存配合减少,以及注销仓单数量的激增,使得铜价有了上行的动力。国内由于废铜进口大幅度减少,转化为对精炼铜的进口需求。而数量大增的进口精炼铜看起来并没有流入下游消费市场,国内现货一直维持升水。可以说今年3月份以来,国内铜市进入了供需两旺的局面。整个3月份,LME铜上涨了16.5%,逼近去年11月份的整理平台,4200美元附近压力加大。沪铜反弹接近20%,36000附近有压力。从目前的市场结构来看,现货依然维持较高的升水,对于目前铜价的高位有所支撑,而对于国家收储行为我们较难判断,可以认为,在进口铜大量流入现货市场之前,铜价的高位震荡行情仍将延续。
中国精铜进口增加是支持铜价反弹的主要因素
从去年12月开始,中国月度进口精炼铜数量开始大增,当月达到了21万吨的水平,今年1月,进口精炼铜数量虽然有所回落,但也高达18万吨。而根据海关的最新数字,2009年2月我国进口精炼铜数量达到了27万吨的水平。可以说,中国的贸易买盘是LME铜库存得以大幅减少的主要因素,因从去年年底开始,进口贸易一直存在可观的盈利,而LME铜库存的流出仓库也以亚洲仓库为主。
大量的进口行为持续的同时,国内的现货供应却依然非常紧张,现货市场一直维持着较高的升水。笔者认为,虽然进口精炼铜数量大增,但是由于国内的废铜供应也十分紧张,因此国内的供应并没有因进口的增加而得到缓解。因为废铜与精铜的价差过低,以废铜为原材料的生产商大多在减产或停产,其中山东和广东地区减产较为明显,而去年铜价的暴跌也使得相当数量的废铜贸易上面临经营上的困境因此从去年年底开始,我国进口废铜数量就急剧的减少。消费上面,2 月下旬国内电缆和电磁线企业接到订单,开工率开始增加,目前电缆企业分化加大,大型企业订单较多,小型企业多已停产或开工率极低,整体来看,电缆的消费仍与去年持平。根据数据折算,1 月份中国废铜进口量为18.4 万吨,同比下降56.2%,折合成铜含量,以30%计算,即减少7 万吨,因此金属量为7 万吨的废铜需要通过进口来弥补,也就是说,如果今年中国铜消费与去年持平,那么中国进口量每个月要维持在20 万吨左右才能保证中国铜的消费,所以才出现近期中国进口量大增却未出现供应过剩的局面。废铜供应减少将部分转化为精铜的消费或影响到精铜的产量正是中国铜进口增加的最主要的原因。而2月份的数据,进口废铜21.8万吨,同比折算后大约相当于6.5万吨精炼铜。考虑了废铜进口的缺口之后,精炼铜进口大幅增加而没有造成现货供应增加,得到了一定的解释,如果精炼铜和废铜的进口比例维持当前的情况,那么可能不会对国内的市场造成剧烈的冲击。
尽管如此,中国的需求情况可能还是没有表现出来的乐观。日前,麦格理银行称中国铜需求可能被夸大。麦格理在报告中称:“很难判断究竟有多少进口铜是终端消费商买入的,因为这缺乏透明度。我们对于未来三个月内基本金属的需求前景和基本金属相关股票的走向仍持非常谨慎的态度。”该行称,国储局在截至2月的三个月内买入了30-40万吨铜,这提振铜价。但是同期,中国表观需求量同比增加27.4%,这“夸大了中国的铜需求”。因此,我们对消费旺季收储和需求共同推动的反弹行情依然应该保持一定的谨慎,毕竟宏观经济环境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观。
LME库存持稳,注销当仓单激增后回落
进入3月份以后,LME铜库存开始下降,从2月底最高时接近55万吨,一度下降到50万吨下方,月初注销仓单数量最高时达到了6.4万吨,但注销仓单在3月中旬以后重新开始下降,目前维持在2万吨左右。LME铜库存目前维持在50万吨的水平。流出仓库多为亚洲地区仓库,以韩国仓库为主。可以说库存的减少配合中国消费旺季的需求,成为推动铜价反弹的主要动力。
上海铜库存在3月份逐月减少,月初时库存水平为38468吨,截止上周,库存已经减少到25181吨,整个3月份上海铜库存减少了超过1.3万吨。季节性消费回暖支撑国内期价走高,同时现货维持相当幅度的升水。
从持仓来看,LME市场铜持仓在最近未见大幅变化,变动比较平稳,维持在24-25万张的水平上。而CFTC公布的持仓结构来看,净空头大幅减少,从2.5万手减少到目前的2万手左右,空头回补成为推动此轮铜价上涨的主要动力。而国内市场的买盘则更为主动。
行情展望
总体来看,3月份全球经济未见好转,实体经济依然岌岌可危,但各国政府的救市行为为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尤其是美联储购买国债的行为,将对商品市场的价格走势产生较大的影响。而铜价在3月份的持续反弹与中国进口密切相关,由于废铜进口的同比减少,精炼铜进口的大幅增加并未对现货市场造成太大的压力。未来一段时间,铜价仍有可能延续反弹的局面,维持高位震荡,只有中国市场出现过剩的现象时,铜价反弹的局面才会改变。
(责任编辑:晓忠)
标签:神华期货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