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中国的商品需求显著,4月份的钢材与多数基本金属的表观需求创下新高。其强劲的需求与进口的飙涨让世界为之惊叹。
我们罗列出上述图标,意在表明中国对商品需求的增长并非局限于某种特定品种,而是一种普遍现象。它们具有如下的共性。
消费商再备库——在去年下半年需求大幅下滑及信贷紧缩的作用下,基本金属等消费商于去年第四季度进行了大范围的去库存化操作。信贷资金的可获得性下降,消费商将库存减少至一个“正常水平”。但这个“正常水平”也做了上修,因为生产商普遍预计在4万亿投资方案出台后的终端消费将开始复苏,且消费者支出也在增加。
投机的过度备库——除了生产商的正常备库之外,中国政府还大量买入现货基础金属作为战略备库,我们认为其中包括了30万吨铜、59万吨铝及15.9万吨的锌。再次背景下,信贷紧缩的缓解及对价格继续反弹的预期导致了一些“投资者”的备库举动。
真实消费复苏——中国政府4万亿投资计划加上2009年1季度同比70%的银行信贷增长终于使终端消费需求强劲恢复,格局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1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28.6%,建筑活动再度活跃,在建面积同比增长了14.6%。信贷宽松导致房屋销售、家电设备和汽车销售回暖。今年晚些时候可能还会有更多类似的效应出现。
另外一个大规模进口的原因是前期本国产出的缩减大于预期。中国的铝、锌、镍等冶炼商及铁矿石和煤炭生产商大范围的出现生产困难而关闭产能,使得当时对进口依赖特别严重。这些生产商的困难主要在于对价格的敏感性,因此价格一旦恢复,它们的供应就会再度出现(这一情况已经在精炼锌与原铝市场出现)。
我们认为中国需求的强劲也带动了海运市场。海运费昨日回升至56698美元/天,比上周上涨51%,比上月上涨148%,比去年底上涨了538%。海运费率的回升还将继续朝着去年创下的234000美元/天前进,但船东们现在已经出现了盈利。海运费率的上涨也表明进口需求的强劲还将持续。
应该注意的是这种再备库遍地开花的现象表明真实需求的增长,也是经济活动改善的领先指标之一。但对多种金属而言,进口不断创新高的情形不会持续,因为这会导致供给难以跟上(对于铜、铁矿石及原铝尤其如此)。我认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再备库结束后进口增长不断高升的状况就会缓解,但我们同时也认为下半年潜在的真实需求再度复苏后它还会继续上涨。
从近期美国钢铁及其他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看,世界其他国家的去库存化在下半年将会缓解。这一可能性使得中国进口放缓后的需求空洞再度因为其他地区的恢复而出现让人意外的情形。
最后,我们简单提一下价格之外的量的问题。中国需求导致铜、铁矿石、煤炭、镍及海运费的高涨,但在许多市场上还存在大量的结构性过剩产能,价格的反弹还可能因为供给过剩而受到限制。
(责任编辑:晓忠)
标签:LME经纪商评市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