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期外盘与国内两个市场来看,2012年1月中旬以来,内外盘金属铜期价持续保持震荡走势,以伦敦市场为例上方阻力位处于8750美元附近,下方支撑位处于8200美元附近,市场一度处于一种胶着状态。形成这种走势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宏观性经济因素导致的金属需求增速下滑,需求性消费能力的回落限制了铜价上行空间。其次,内外盘库存“转移”造成国内需求恢复的假象,从侧面限制了伦敦铜价下行空间,进一步为国内市场提供了支撑力度。综合来看这两方面因素,价格的变化虽然与金属铜自身基本面存在某些联系,但更重要的是宏观因素对价格的主导力度不断增强。
正是这种主导性的不断增强,4月10日伦敦三月期铜近期首破原有震荡区间,价格向下出现较大跌幅,国内市场也随之应声下跌,截至目前这种弱势格局仍旧持续当中。
诱发宏观性因素首要改变的方面来自于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而这种可能形成“持续性”预期的因素进一步导致中国国内对金属的整体需求可能持续下降,对铜价构成较为严重的打压。官方公布数据显示,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1%,创近三年最低水平,而且截至目前仍旧没有见底的信号和迹象,笔者预期关于中国经济是否能“软着陆”的讨论将再度升温。虽然中国政府为中国2012年设定的年平均增幅在7.5%,但从历史情况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速往往要大幅高于政府的设定值,所以一旦国内GDP增速再度放缓,向下打破8%的整数关口,相信可能对整个商品市场构成全面的打压。从当前物价水平来看,通涨压力依旧存在,生活必需品和人工成本依旧高企,负利率依旧存在。这些都限制了短期内政府刺激政策的出台,在宏观调控没有出现实质性变化的前提下,预期国内经济仍有进一步放缓的可能。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CPI价格指数保持在3%-4%的波动区间,而PPI指数却出现连续回落的态势,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当前国内通涨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片面性,而且从历史数据来看,PPI指数往往领先于CPI价格指数,至少3个月的时间周期。如果PPI持续回落,相信国内物价整体水平也会相应走软,CPI价格指数中期看应当可以更加趋于合理,但需要一定的时间。一方面PPI指数的走软会限制CPI价格指数的强势特征,会进一步缓解国内通涨压力水平,为国内宏观调控松动留有一定的空间,仅仅从这个方面来看应当对商品价格构成大方向性的支撑和回落空间的限制。但另一方面,PPI指数的持续走弱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压缩企业的利润,在成本高企的当前条件下,PPI指数单纯性的回落对于国民经济并非好事,企业经营环境的恶化必然加重国内经济的压力,所以对商品市场又构成了压力。综合以上来看,如何来平衡通涨与调控的关系,如何确定“松绑”政策的时间节点和力度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预期在当前情况下,政府可能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关注CPI、PPI及经济增速情况,预期在二季度后半期可能对政策出现调整,可能对商品市场构成一定的影响。
本月14日中国央行宣布,从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到百分之一,从政策性质来看只是交易幅度的扩大,如同期货涨跌停板幅度的改变,政策偏中性,但从政策内涵及可能带来的影响来看较为深远。首先外汇交易价浮动幅度的扩大,意味着对市场的影响和冲击也将加大,而在原有模式没有改变的条件下,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其次,银行间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幅度和频率也将加大,市场的相对不稳定性有所增强,而且人民币波动区间的改变对多个行业特别是进出口行业将带来重要的影响。从商品市场来看,在银根紧缩的情形下,“融资铜”、“融资豆”,大行其道,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和商品流通、消费等多个环节。在政策出现调整的情况下,虽然对“融资铜”、“融资豆”起到一定的遏制,毕竟波动区间的扩大也加大了进口商品的风险,但仅仅从企业融资角度考虑可能他们会变得更加谨慎,市场的整体流动性将减弱,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内金属及铜价的反弹空间,有利于弱势的持续。
从当前内外盘两个市场走势来看,期价经过了近3个月的盘整走势,近几个交易日出现向下突破走势,弱势格局十分明显,相信这种弱势下跌格局不会在但时间内恢复,至少应当持续1-2个月的时间,但不排除期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反弹。目前市场压力位置处于前期的8200美元一线,7000-7200美元附近将对价格构成一定的支撑。
(责任编辑:盈盈)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