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铝网 铝业行情
其他频道
当前位置:铝信>行情>市场分析

瑞达期货月中报:期铜回抽确认 反弹格局还未扭转

  进入9月,铜价呈冲高回落,伦沪铜最低分别触及7024美元/吨和50860元/吨。此波期铜回调的因素具体表现为,市场逐步消化中国经济企稳所带来的利多提振,美叙之间的战争预期以及美联储9月利率决议所引发的缩减QE规模的预期打压。展望后市,因利空因素打压提前释放,且若出现部分利空预期未兑现,则期铜有望重拾涨势,不宜太过看空。

  中国经济反弹持续性有待考验

  中国8月官方和汇丰制造业数据齐齐好转,主要受内需推动,同时8月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亦取得较好表现,进一步巩固了第三季度中国经济的企稳反弹,且提升了金属需求前景的乐观预期。后期中国经济虽继续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所带来的阵痛,但在欧美经济延续复苏的推动下,出口有望逐步回升,而国内在“稳增长”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全年有望实现预期7.5%的增长目标。在货币流动性方面,中国央行仍延续逆回购操作方式,且在外汇占款可能回升及季末前财政存款投放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银行间市场短期流动性相对充裕。

  美联储9月缩减QE仍存不确定性

  9月市场风险事件众多,尤其需要关注美联储9月18日的利率决议结果。鉴于8-9月公布的美国经济数据大体呈现忧大于喜,尤其是8月美国非农就业增加人数仅为16.9万,差于预期,且失业率仍高企于7.3%,还不完全符合缩减QE规模的条件。此外,近日萨默斯宣布退出美联储主席之争,令市场预期发生转变,即降低了美联储于此次利率决议上开始缩减QE规模的预期。总体而言,在9月市场逐步消化改利空因素的打击之后,若退出QE的预期再度延后,则资本市场有望再度迎来反弹。9月美元指数振荡下跌,则可从侧面提供验证,截至9月10日,美元隐含净多头寸仅211090,较年内高点回落逾44%。

  铜市供需矛盾犹存

  8月初期铜上涨之际,中国需求增加提供了较强的上涨动力,但进入9月,来自中国的需求出现小幅放缓,其中8月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量环比下滑5.6%。此外,近一个多来,上期所铜库存跌速亦趋缓,呈时增时减,且基本维持在15万吨左右近来,而上海保税区仓库的库存出现小幅回升,基本维持在40-45万吨区间。伦铜库存方面,跌速亦明显放缓,较8月末下滑1.3万吨至574675吨,8月减幅为3.3万吨,这一系列的变化被外盘解读为中国铜进口需求的下滑。不过在实际消费商,目前市场上对于”金九银十”的下游消费旺季的炒作仍继续存在,且据上海有色网调研显示,8月铜管企业平均开工率为75.76%,环比基本持平,同比微增4.33%,同时预计9月铜管开工率或将微升至76.92%,因空调企业维持平稳生产。此外,9月中国将出台汽车新能源补贴政策。在补贴方式上,将直接补贴给汽车企业,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提升市场对中国铜市需求前景。

  不过另一方面,投资者仍需警惕铜市的供应压力,作为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国,智利今年1-7月累计产铜325万吨,同比增加逾7%,创自2004年来同期最大增幅。据预计,今年智利全年铜产量或将增长1.8%至550万吨。此外,因为全球铜精矿供应相对充足,及中国现货铜精矿TC/RC的进一步攀升,铜精矿的进口量有望继续扩张,这将意味着我国精炼铜产量将进一步增加,从而弥补废铜供应紧张担忧且有望导致中国精铜进口需求的下滑。8月中国精炼铜产量环比增加4.9%至560515吨,为今年来第三高位。今年1-8月中国精炼铜累计产量达432.5万吨,同比增加12.3%,创2002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

  伦铜多空减仓离场,人气略显不足

  8月初,伦铜突破性反弹之际,多空累计增加逾1.6万手,表明伦铜多头积极跟进。但,8月中旬至今,伦铜自高位回落之际,多空累计减仓达3万多手,表明前期入场的多单逐步减仓离场,而空头亦积极止盈。多空减仓立场,多少涉及到中国中秋放假的因素,因节前投资者谨慎操作,以减仓立场为主,后期关注持仓量能否重新增加。此外,截止9月10日,美铜CFTC总持仓进一步降至15万手附近,创下去年末以来的较低水平,表明铜市人气略显不足。美铜CFTC投机基金净空8573手,较年内较高的净空水平下滑,主因是空头减仓幅度超过多头,表明多头未明显跟进,且投机基金连续第二十七周维持净空状态,铜市投机基金持短多中空的操作思路。

  后市展望

  综述,短期铜市利空因素占据主导地位,令其走势易跌难涨,但同时,投资者亦需留意到,期铜相对以往走势抗跌,其下跌意愿并不强劲,且下方M60的支撑犹存,未跌破之前,不宜太过看空。不过就中期而言,期铜下跌趋势亦难有效扭转。沪铜1312合约关注跌至51000元附近的短多机会,止损参考50100元,有效企稳52500元加多,第一阻力53500元,若未能突破则可中期建空。

  瑞达期货研究院 林设

(责任编辑:盈盈)

标签:产量 进口 出口 全球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铝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