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值得强调中国的主导地位以及将持续在需求、供给、定价方面的重要地位。中国在大多数商品市场中表现出较强的积极影响,由于需求强于预期,且供应增速缓慢。
在多数商品市场,除中国外的其他地区仍处于严重的去库存周期中,表观需求以年比30—50%的速度下降。相比之下,中国表观需求自年初起稳定上升,仅有铝在今年前两个月年比出现下降。
中国趋势持续在大宗商品中体现,使中国在2009年成为较大的焦煤与铁矿石的进口国,以及燃煤的净出口国。港口出口数据显示,1-2月中国是澳大利亚焦煤与铁矿石的主要出口地,巴西对中国的铁矿石出口年比增长了50%,而往其他地区的出口减少量相加达689%。
在许多市场我们发现,中国占据全球的份额自2007/08年度的平均30-35%,增长到2009年第一季度的40-50%。在铁矿石上,2008年中国占据海运市场的50%,但2009年第一季度增长到75-80%。
在全球经济下滑的时代中国显著走强许多的原因,包括:
中国正增加库存,但其他地区正去库存化——除去政府购买(今年截止目前报告有30万吨铜、59万吨铝和20.3万吨锌)。中国的贸易商和消费商也在增加钢材和铁矿石库存(铁矿石港口库存自2月中增长了11.2mt,贸易商和生产商库存自年初大约增长了15-20mt)。库存增长部分是由于套利交易(购买“便宜”),有是策略原因,也有地区产业支持原因。另外,我们认为在预期消费增长之前,中国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也起到一定作用。
中国高成本/非安全性商品的国内产量剧烈下降。近年来,由于短缺,中国生产商为满足国内需求,额外加大了高成本产量。伴随需求、价格及海运费的下降,高品质/低成本的进口相对具有优势,导致国内生产商缩减产量,这在铅/锌上表现明确(中国矿产商目前运营相比2008年最高水平下降了50%),铁矿石(目前产量250mpta,最高水平400mpta),焦煤(国内产量比2008年最高水平降低了约100mpta)。中国铝及氧化铝产量也自 2008年中期的高点剧烈下降(自高点下降25%),中国镍铁矿运营相比之前高点下降了超过50%。
另外,中国废铜进口剧降,由于海外废铜产量减少,以及较低的铜价限制了海内外废铜产量的回升。
如上论证,这些因素支撑了许多商品价格,使其处于应跌至的水平上方。在铜方面,中国因素支持价格高出50美分/磅。在焦煤方面,中国进口狂潮使目前成交价格增长了30%。而如果中国国内生产商没有减产,铁矿石现货价格可能显著低于目前水平。近期海运费的回升完全是由于中国进口的增长。
短期的风险是,如果中国消费的强劲态势不能持续,支撑将会消失。在刚才和铁矿石上已经有迹象显示出去库存化的开始(需求及船运率下降)。如果中国脱离了市场近期价格上涨的走势,铜需求将出现疑虑。
上涨的情况是,中国增长持续,直到除中国外地区完成去库存化,并且中国刺激计划开始见效。
无论如何,中国大多商品市场的数据在今年截止目前都展现出了惊人的上涨态势,但其他地区仍惊人的下行。
(责任编辑:晓忠)
标签:LME经纪商评市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