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融危机百年一遇
2008年10月,美国,将被载入史册。
次级贷及由其引起的金融危机百年一遇。今年以来华尔街所经历的是其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被美洲银行收购、摩根士丹利与高盛宣布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再加上今年3月被摩根大通收购的贝尔斯登,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5大投资银行顷刻间"联手"消失。这不仅仅标志着华尔街固有金融模式受到了严重冲击,同时也意味着华尔街金融神话的破灭。
格林斯潘接收媒体采访时称,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所见的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这一危机可能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并继续影响美国房地产价格。他认为,在美国房地产市场稳定之前,这场金融危机难以结束。预计这一危机还将诱发全球一系列的经济动荡。当被问及美国躲过经济衰退的几率能否超过50%时,格林斯潘表示,他认为这一几率小于50%。格林斯潘讲:"我不相信,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不对实体经济造成重创,我认为这正在发生。"他还预测,将有更多大型金融机构在这场危机中倒下。
索罗斯讲,:“我担心,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仍在进入风暴的过程中,而非走出风暴。”记者问及政府是否应出手拯救雷曼兄弟时,索罗斯说是与否救援应交由市场检验。但他强调政府救市面临“道德风险”,“最终你不得不为拯救金融系统而无所不为”。索罗斯直言,政策制定者放任市场并让其自我调节,是导致目前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应对使美国和欧洲陷入经济衰退的“超级泡沫”的形成负责。他说,美联储放任金融革新,长时间使利率保持在过低水平。与此同时,美国监管部门给了市场活动家过多的自由,任由一个极度铺张的信贷市场发展,这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
金融危机已经开始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在此,我们可以看一下与铝消费关系较大的汽车和房地产行业近期的情况,综合下列信息不难发现,近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消费需求正处于很低的水平。
1、金融危机重挫汽车业
(1)、美国:9月汽车销量跌破百万
据美联社报道,受信贷紧缩及消费者信心下降等因素影响,美国9月份汽车销量仅为96.5万辆,这是美国月度汽车销量15年多来首次跌破100万辆。美国汽车数据公司的材料显示,9月份美国市场汽车销量为964873辆,同比下滑27%,为1993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数据还显示,9月份美国市场上福特、丰田、克莱斯勒、本田以及通用汽车公司的销量分别同比下滑了34%、32%、33%、24%和16%。目前金融市场抵押贷款违约率的提高导致商业银行不愿放贷,从而使消费者的购买力大打折扣。与此同时,部分车商的金融机构也压缩或中止了租赁业务。此外,消费者信心下滑,观望情绪浓重。这些因素都对美国车市形成压力,使得车市陷入下滑趋势。
(2)欧洲:新车滞销危机蔓延
从今年夏天开始,新车的滞销危机蔓延了整个欧洲,据最新统计,8月和9月份欧洲市场上新车的销量下跌率均达到了两位数。之前7月份的欧洲汽车市场新车销量已经下跌了7.3%,到8、9月份市场对新车的需求量又下跌了15.6%,疲弱态势尽显。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中,欧洲28个国家汽车市场上新车的总销量下跌了3.9%,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场经济的不景气以及油价的上涨。目前欧洲汽车行业开始大举裁减雇员应对市场萧条,汽车行业的危机也开始从北美蔓延至欧洲汽车市场。
(3)日本:产量出口均大幅下滑
日本八家主要乘用车制造商发表的数据显示,8月份,八家车商合计的国内产量同比下降了11.3%,海外产量下降了16.9%,双双出现两位数跌幅。日本汽车工业会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日本共出口汽车49.6735万辆,比上年同月减少2.2%。这是该国的汽车出口自2005年7月以来首次出现低于上年同月的情况。数据表明,8月份,日本向亚洲、中近东的汽车出口同比分别增加8.7%和16.7%,而面向北美、中南美、非洲和大洋洲的汽车出口则同比分别减少18%、2.8%、14.2%和7.4%。另外,8月份,日本向欧洲整体的汽车出口同比增加14.7%,其中几乎占日本向欧洲出口总量一半的欧盟的汽车出口则同比减少9.3%。该工业会说,在全球性经济减速的大背景下,面向北美和欧盟的汽车出口下降,是导致日本三年多来汽车出口同比出现减少的主要原因。
(4)、中国:增速放缓投资减少
自2002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的超高速增长已经长达6年之久,远远超过GDP的增长速度。今年,这种超高速增长开始刹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统计,今年1至9月,乘用车共销售510.32万辆,销量同比增长11.36%,增幅比上半年的17.07%和上年同期的23.84%分别回落5.71和12.48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国内车市除1月、3月、6月增长外,2月、4月、5月、 7月和8月均出现环比下降,8月甚至出现同比负增长。这也是最近3年多来的首次月度销量下降。在刚刚结束的9月份,国内汽车市场销售虽有20%的回升迹象,但主要是受到奥运会结束后市场放量的影响,属于正常销售状态,并不能说明车市真正开始回暖。对于今年乘用车市场的表现,来自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报告认为,国内乘用车严重超前消费造成的市场超高速增长期已结束。该报告认为,从2008年开始,中国乘用车市将告别20%以上的增长。预计从2009 年至2015年,乘用车市场的年增长率都将徘徊在5%至10%之间。
2、全球房地产走向萧条
(1)、美国:房地产处于衰退阶段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爆发以来,不仅使美国金融机构住房抵押贷款损失大幅度增加,也使许多持有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和相关产品的机构出现较大亏损。美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9月新屋开工月降6.3%;年降31.1%至季调后的81.7万套年率,这是1991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8月新屋开工修正后月降 8.1%至87.2万套。最新的政府报告显示,8月新屋销售月降11.5%年降34.5%至季调后的46万套年率,为17年来最低速度。房价持续下跌,影响了销售。9月营建许可月降8.3%至年率78.6万套,。8月营建许可修正后月降8.5%至85.7万套。营建许可为未来建筑活动的标记,连续三个月的下降意味着房屋建筑活动将进一步下降。美国9月房屋建筑出现连续第三个月的下降,降至17年来的最低水平,表明第四季度会有进一步的下降。目前美国经济面临衰退威胁,房地产市场已处于衰退初期阶段,美国经济与房地产市场将可能在2010年才有望走出波动周期谷底。
(2)、欧洲:房地产市场迎来拐点
美国房地产市场经历的阵痛正波及到全球其他国家。从爱尔兰乡村到西班牙海岸,到处可以看到缩水的房价,一些地区遭受的打击程度甚至比美国还严重。今年欧洲各国的房地产市场或增速大幅放缓,或陷入停滞甚至大幅萎缩。据相关机构调查显示,今年英国、爱尔兰和西班牙等欧洲房地产行业将迎来拐点,塞浦路斯、保加利亚等国市场将陷入停滞。房价方面,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德国西部地区均出现了下降。在成交量方面,爱尔兰房产成交量萎缩30%,西班牙减少15%,葡萄牙减少14%,德国的房产成交量也萎缩了9%。
(3)、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 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1.15,比8月份回落0.63个点,同比回落3.84点,该指数自去年11月以来已连续10个月回落。1-9月份,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1,2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5%;住宅完成投资15,508亿元,增长28.7%。数据并显示,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开发面积1.7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6%;全国房屋施工面积24.04亿平方米,增长20.3%。此外,截至9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0.2%;其中,空置商品住宅6,641万平方米,增长14.1%。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月度调查显示,今年9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3.5%,涨幅比8月低1.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9月全国新建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3.9%,涨幅比8月低2.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其中90平方米及以下新建住房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国内房地产市场拐点出现,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下降。
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的铝企座谈会情况通报
2008年10月28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铝部组织召开的当前铝行业的市场供求情况,以及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情况的分析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协会座谈会主要涉及下列内容,对于我们把握铝的基本面情况极具帮助:
1、铝业经营现状
铝工业作为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来,消费需求就一直下滑,而产能产量以及世界各个金属交易所的库存不断增加。2008年以来, 受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以及国内因素的影响,国内库存持续增加,铝价格不断下滑。但产量增幅有所回落。据铝部通报的数据显示,2008年1~9月份电解铝产量 1014.02万吨,同比增长10.47%,增幅比2007年回落26个百分点,且9月当月产量115.55万吨,比8月当月减少1万吨,出现负增长。预计后3个月产量将进一步减少,增长速度将明显放慢;全年产量约为1370万吨左右,与2007年相比,增幅为9.08%,增幅回落25.2个百分点;但产能仍然有较大幅度增长,预计可达1800万吨左右,增幅16.8%。而就国内铝企业的经营情况而言,1~9月份22户重点电解铝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639 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5.57%。但利润下滑。22户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38.63亿元,同比下降37.66%,降幅比1~8月上升 6.86个百分点,利润率为8.46%,同比下降40.95%。投资完成情况:1~9月铝冶炼(含氧化铝)投资完成310.2亿元,比2007年增长 44.82%。2008年1~9月新开工项目(含氧化铝)完成投资169.6亿元,比2007年同期减少29.8%。进出口情况:1~9月非锻轧铝出口 68.59万吨,增长66.1%,其中非铝合金出口5.69万吨,同比下降60.2%,铝合金出口62.9万吨,增长132.8%;非锻轧铝进口19.7 万吨,同比下降3.1%,其中非铝合金进口9.13万吨,增长12.7%,即非合金铝净进口3.44万吨,而铝合金净出口52.33万吨。铝加工材出口 150.5万吨,同比增长4.46%,进口49.2万吨,下降4.8%,铝加工材净出口101.3万吨。成本及价格情况:2008年以来,电解铝成本上升、价格下降明显。进入9月份以后,由于氧化铝价格下跌,原铝生产成本有所下降,但仍大幅度低于企业成本。而且短期内库存减少及价格反弹压力仍然较大,供求严重失衡。
2、电解铝消费状况
2008年1-9月,中国电解铝的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8%,增速放缓明显。我们认为,电解铝消费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和在建面积增速、汽车产量增速和铝制品出口增速下降所致。汽车方面,国内乘用车产量增速2008年开始放缓,1~9月产量同比仅增长11%,而2007年同期的产量增速为27%。更重要的是,从2008年开始,乘用车的主要增长车型从较高级车转为较低级车,而高级乘用车的单车耗铝量明显高于低级乘用车,因此该结构性变化导致汽车板块2008年对铝的需求下降更快。随着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大幅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面临着较大的下降压力。这导致了中国电解铝供应增长放缓,电解铝厂主动减产将逐渐增多。2008年1~8月份,中国电解铝产量为893万吨,同比增长11%,而2007年同期增长34%,其原因除了自然灾害外主要是价格大幅下跌使得很多电解厂出现亏损而主动减产。目前减产产能约为106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约7%。尽管中国电解铝企业已经开始减产,但是我们认为,当前减产的幅度难以改变市场的供需失衡局面。只有出现国内电解铝企业更多减产发生,市场库存出现明显下降,电解铝价格才可能企稳反弹。我们预计,2008年中国电解铝产量增速从2007年的34%下降至2008年的11%,2009年产量增速仍然维持在15%以上;另一方面,2008年以来,房地产、铝制品净出口和乘用车产量增速放缓明显,使得电解铝需求增速在2007年增长39%的基础上,2008年需求增速将降至10%,2009年进一步下降至8%。因此,国内电解铝市场将继续呈现供应过剩的局面,且供需失衡较之前加剧。铝价格短期或将反弹,但趋势仍将下行。
3、座谈会提及的解决当前铝业困境的措施
第一,鼓励铝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建立铝电联营机制,节约电力成本;
第二,淘汰落后产能,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合理的淘汰退出机制;
第三,国家收储铝产品;
第四,保持铝行业信贷规模稳定;
第五,企业自律,停产减产,缓建、停建立项项目;
第六,建议国家调整铝产品出口政策。
三、后市展望及操作建议
从沪铝主力合约的周K线图上看,近期市场剧烈动荡,沪铝却低位整理,似有探明底部之意。究其原因,目前价格逼近铝企成本底线,成本偏高铝企纷纷减产无疑是最近期价走势的最大支撑。据报道,四季度将有一批公司因产品需求量的萎缩而减产或暂时停产,从目前情况看此类公司主要集中在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等行业。有色金属协会统计,今年1-9月全国重点22家铝企实现净利润138.63亿元,同比下降37%,而今年1-8月份22家重点铝企实现利润147 亿元,9月份的数据显示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22家重点铝企亏损额达到9亿元。数据显示,在国内外有色金属市场转向萧条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对铜、铝等主要有色金属的需求增速将受周期性变化,出现明显放缓。在此背景下,受下游需求不足和产能相对过剩的双重影响,部分生产资料价格迅速步入下行通道,由此导致相关公司不得不通过限产方式保价。从技术上看,目前期铝价格在13500-14500元/吨的区间内波动,后期铝的价格走势或许仍有反复,投资者可以考虑波段操作的思路操作。
操作建议:目前,沪铝期价低位整理,成本的支撑作用有所显现,但是,考虑到供需不平衡的压力和大量库存,沪铝近期难以走强,预计短期内继续震荡整理的可能性较大,建议投资者耐心等待市场找到方向,顺势操作。
(责任编辑:晓忠)
标签:鲁证期货
此信息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